多做“分外事”,突破平庸接近卓越
每一位員工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是應該的,但是僅僅局限於做自己分內的事情,要想成功是遠遠不夠的。類似阿諾德的員工都不會隻是局限於做好“買土豆”這件事,而是會順便了解一下西紅柿的行情。如果你能比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不但能展現自己勤奮的美德,而且能培養一種超凡的技巧與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從而跨進一個新層次。
比別人多做一點:永遠沒有“分外”的工作
工作有“分內”和“分外”之分。“分內”的工作是應該完成也是必須完成的;而“分外”的工作則是在時間允許且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能盡量去多完成的事。
在職場中,自己分內的事情是應該而且必須做好的,但是僅僅局限於做自己分內的事情,要想成功是遠遠不夠的。阿諾德之所以成功,是由於不局限於做好自己分內的事,而是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在自己分內的工作之外每天多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業績,才能更快地取得成功。
李開複曆任微軟副總裁和Google中國區總裁等職。他剛入職場時,曾經在蘋果公司擔任技術工程師。有一段時間,公司經營狀況極為不佳,員工士氣也比較低落,如果不立刻找到突破口,隻會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這些問題本應該由市場部來解決,並不在李開複的工作範圍之內。可李開複沒有這麼想,他認為作為蘋果公司的一分子,應該主動幫助單位去解決問題。他時刻琢磨著這件事,積極地為公司出謀劃策,幫助公司渡過難關。有一天,他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蘋果公司有很好的多媒體技術,可是因為沒有用戶界麵設計領域的專家介入,這些技術無法形成簡便、易用的軟件產品。
他興奮地想:這不正是問題的突破口嗎?找到這個關鍵因素之後,他立即寫了一份題為《如何通過互動式多媒體再現蘋果昔日輝煌》的報告。這份報告引起了公司高層的注意,並被送到多位副總裁的手裏。最後,公司決定采納這個建議,發展簡便、易用的多媒體軟件,並且任命李開複出任互動多媒體部門的總監。結果,蘋果公司平安地渡過了這次危機。
多年以後,李開複又遇到了當初的一位上司,對方深有感觸地對他說:“當年,如果不是那份報告,公司就很可能錯過在多媒體方麵發展的機會。今天,蘋果公司的數字音樂可以領先市場,也有你那份報告的功勞啊!”
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別局限於做自己分內的事,如果你能比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那麼,不僅能展現自己勤奮的美德,而且能發展一種超凡的技巧與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強大的生存力量,從而跨進一個新層次。
人在職場,尤其是那些職場新人,不要計較工作是“分內”的還是“分外”的,多做一點事,不但能贏得老板的好感,還能在不斷接觸新事物中磨練自己,增加自己的附加值,這樣做有百利而無一害。社會在發展,公司在成長,個人的職責範圍也隨之擴大。不要總是以“這不是我分內的工作”為由來逃避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配到你頭上時,不妨視之為一種機遇。
聯想集團人事部副總經理李小姐曾在中國首屆白領成功訓練營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星期天,聯想集團的一位普通員工去電腦城給自己買東西。很偶然地,他聽到一位顧客和銷售經理在吵架。
他開始也沒覺得什麼,但仔細一聽,就覺得不能不關心了,因為顧客吵架的原因不為別的,是為一台聯想的電腦而起了爭執:原來客戶買了這台電腦回去後,覺得有些地方不滿意,於是找到銷售商。但銷售商覺得這不是自己的責任。兩邊談不攏,於是就吵起來了。
對這樣一件事情,這位聯想的普通員工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因為這與他的本職工作無關。但是這位員工並不這樣想。他覺得這件事與聯想公司有關,自己作為聯想的一分子,就不能不管。
於是,他主動走過去,介紹說自己是聯想的員工,並詢問他們爭執的原因。
兩人一聽他是聯想的員工,竟然將矛頭對準他了,把他當成了聯想的代表,將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通。
他沒有生氣,而是始終麵帶微笑,耐心地向他們解釋,並提出了解決方案。之後,這位員工給聯想的有關部門打了很多個電話,不停地協調,前後花了整整幾個小時,將此事圓滿解決。
他超越分內事幫客戶解決了問題,回到單位後,卻沒有向任何人講起這件事情。但是,他所做的好事並沒有被人忘記。這位顧客和經理都很感激,於是寫了封感謝信,直接寄給了聯想集團總經理楊元慶。
楊元慶看到這封信後十分感動,立即號召公司的人向這位員工學習。那年,聯想集團的最高獎聯想獎也頒給了這名普通員工。
每天多做一點努力,多一份責任就多一份收獲,多一份財富。要想在職場中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成功者,就必須模糊分內與分外的界限,主動承擔一些分外的工作。你承擔的責任越多,你的價值就越大,就容易獲得更多的機會,就越能使自己贏得老板的關注,最終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