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變化(1 / 2)

哈哈,她們兩個隻是靠顏值爭寵的人,並不真理解男人究竟需要什麼!

而王皇後和蕭淑妃所欠缺的,恰恰是我最擅長的。

讓她們兩個人就這樣鬧去吧,她們這樣做隻會讓阿奴對她們的熱情逐漸冷卻。當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的地位將會更加穩固。

當然,如果是個皇子,我將用特有的手段展開更有效的反擊。

現在,我處在特殊時期,所以隻能選擇隱忍。對於王皇後不待見的人,我必須要極力拉攏她們,對於王皇後不親近的人,我必須要想方設法營造親近的機會,這樣便可以將我和藹可親的良好印象帶到阿奴那裏。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我本以為一切都會等到孩子降生後才會發生,然而長孫無忌和柳奭等大臣所做的事情讓我頓時如墜深淵。

永徽三年(652年)六月,長孫無忌、褚遂良、柳奭等大臣奏請阿奴立燕王李忠為太子,他們的理由是皇上已經登基三年,而太子之位依舊空缺,實在不利於大唐的長治久安,現在應該遵循無嫡立庶的原則,以長為尊,立劉氏夫人所生的燕王李忠為太子。

大臣們奏立太子這件事本是無可厚非,但恰在我的孩子即將出生這個節點上奏請,如果說這件事情不是針對我,恐怕連這些大臣自己都不相信。

我敏銳地察覺出,大臣們的奏請一定暗含著陰謀,這裏邊一定有著王皇後的運作。

原因隻有一個——王皇後無子。

在我看來,王皇後實在是嫉妒我即將要為阿奴生下孩子,而且一旦是個男孩,他很有可能被立為太子,那個時候我很可能也會母以子貴,說不定還能當上皇後。如果出現這種局麵,那對於王皇後來講絕對是滅頂之災。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她隻有在我的孩子麵世之前確立好太子之位。李忠的生母劉氏在阿奴那裏並不得寵,如果李忠能夠當上太子,劉氏不會衝擊王皇後的地位,我也不會威脅到她的地位。

通過我不斷地上下打探,不久終於印證了我此前的猜測,隻是奏立太子這件事情的發起者並不是王皇後,而是她的舅舅柳奭。

柳奭或許是考慮到整個家族的利益,認為隻有王皇後地位穩固,家族利益才能保證,所以他聯合了一班大臣,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進而想左右阿奴的意誌。

然而,他聯合的那些大臣們大多數都是為他充門麵的人,真正對他最有用的人隻有長孫無忌。

作為阿奴的親舅舅,太宗皇帝臨終之時的托孤之臣,長孫無忌比其他任何人都有優勢,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使阿奴對他還沒有到言聽計從的程度,但他確實是李家王朝的頂梁柱,這當然不是我主觀上的認為,有很多的事例都可以證明長孫無忌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政治能力。

當年他參與玄武門事變的謀劃自不必說,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永徽元年(650年)正月,有一個叫李弘泰的洛陽人,誣告長孫無忌謀反,當時誰都沒想到阿奴居然都沒有核實情況,更沒有讓相關部門去調查,立即下令將李弘泰斬首,對長孫無忌依舊信任如初。

哈哈,她們兩個隻是靠顏值爭寵的人,並不真理解男人究竟需要什麼!

而王皇後和蕭淑妃所欠缺的,恰恰是我最擅長的。

讓她們兩個人就這樣鬧去吧,她們這樣做隻會讓阿奴對她們的熱情逐漸冷卻。當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的地位將會更加穩固。

當然,如果是個皇子,我將用特有的手段展開更有效的反擊。

現在,我處在特殊時期,所以隻能選擇隱忍。對於王皇後不待見的人,我必須要極力拉攏她們,對於王皇後不親近的人,我必須要想方設法營造親近的機會,這樣便可以將我和藹可親的良好印象帶到阿奴那裏。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我本以為一切都會等到孩子降生後才會發生,然而長孫無忌和柳奭等大臣所做的事情讓我頓時如墜深淵。

永徽三年(652年)六月,長孫無忌、褚遂良、柳奭等大臣奏請阿奴立燕王李忠為太子,他們的理由是皇上已經登基三年,而太子之位依舊空缺,實在不利於大唐的長治久安,現在應該遵循無嫡立庶的原則,以長為尊,立劉氏夫人所生的燕王李忠為太子。

大臣們奏立太子這件事本是無可厚非,但恰在我的孩子即將出生這個節點上奏請,如果說這件事情不是針對我,恐怕連這些大臣自己都不相信。

我敏銳地察覺出,大臣們的奏請一定暗含著陰謀,這裏邊一定有著王皇後的運作。

原因隻有一個——王皇後無子。

在我看來,王皇後實在是嫉妒我即將要為阿奴生下孩子,而且一旦是個男孩,他很有可能被立為太子,那個時候我很可能也會母以子貴,說不定還能當上皇後。如果出現這種局麵,那對於王皇後來講絕對是滅頂之災。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她隻有在我的孩子麵世之前確立好太子之位。李忠的生母劉氏在阿奴那裏並不得寵,如果李忠能夠當上太子,劉氏不會衝擊王皇後的地位,我也不會威脅到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