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事了拂衣去(2 / 3)

家庭教育

書香門第——博覽群書、熱愛寫作

初三時出版第一部書

中學畢業後發表《白象之戀》,獲重慶市政府征文比賽二等獎

父親(查樞卿)的言傳身教——交朋友比業務成功更加重要

同情之心——《連城訣》

經曆

1941年浙江省聯合高中開除

中央政治學校外交係勒令退學

中央圖書館任職

《東南日報》擔任外勤記者

1946年進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編輯

1948年被派往香港“身無半文走香江”開始撰寫社評、分析論證時局時事

1952年《新晚報》負責娛樂性較強的影評專欄

1953年梁羽生《龍虎鬥京華》

1955年金庸《書劍恩仇錄》報紙連載

1956年為《商報》撰寫《碧血劍》

為《新晚報》寫《雪山飛狐》

1957年進長城電影公司任編輯

1958年奠定金庸江湖地位的作品《射雕英雄傳》

1959年創辦《明報》

在《明報》上連載《神雕俠侶》

1963年《天龍八部》

1965年《明報》大量發表關於文革的評論,成為“中國報道權威”,金庸被稱為“香港第一健筆”

20世紀六十年代末《笑傲江湖》、《鹿鼎記》

1972年金庸宣布《鹿鼎記》是他最後一部武俠小說

後十年,金庸精心修改,十四部小說逐一出版

1982年金庸作品全部出齊,並自寫對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989年5月20日金庸退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卸任《明報》社長一職

1991年金庸正式賣出《明報》,退隱江湖

(二)相關鏈接(轉百度百科“金庸”條目)

1.筆名緣起

金庸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

金庸先生也用過其他的筆名,例如用“姚馥蘭”(英文“你的朋友[yourfriend]”音譯)寫影話,用“林歡”這筆名寫影話也寫電影劇本。

2.十四本武俠小說

金庸曾把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雕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

《越女劍》(1970年)為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以“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隻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3.外文翻譯版本

金庸若幹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馬來文、日文、韓文等在海外流傳。其中以日文與英文的最多:

日文版:

《書剣恩仇錄》(全4卷、原名:書劍恩仇錄、譯:岡崎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