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從1955年他的第一篇武俠小說問世,到1972年“封筆”,金庸共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在這些小說中,他塑造了無數英雄俠義的形象,也為讀者編織了一個個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一——英雄美人式

一般的武俠小說都是以男性為絕對中心的,《射雕英雄傳》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人物是男性,郭靖是它所要塑造的一個大俠,周圍還有很多武林人士,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加上江南七怪,還有全真派。是以絕對的男性為主體的。

郭靖天資並不聰慧,接受能力不高,學武很艱難,但他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契而不舍,最終能成為一代大俠也和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黃蓉的角色卻是相反的,她聰明機警,能說會道,知識淵博,在郭靖成長的路上,是一個關鍵人物,黃蓉一路引領他、幫助他、甚至是護導他的。郭靖與黃蓉兩個人的合作是力量與智慧的合作。

從人物語言上來說,《射雕英雄傳》中女性的語言壓倒男性的語言。在《射雕英雄傳》中黃蓉說的話多,說的話有權力,有優勢,有壓倒性,而且有藝術含量。而郭靖很木訥,有時候看上去好像很口吃,結結巴巴,他沒有話語權。在和黃蓉相處的過程中,他隻是靠自己的一顆純樸的心。

如果從審美關係上看,《射雕英雄傳》中的女性,以黃蓉為代表的女性,她不是簡單地成為男性的一個審美對象。黃蓉一出場,她是打扮成一個乞丐,又黑、又醜、又髒,她不讓人看見她長得漂亮,她不需要用自己的漂亮來吸引人。她喜歡郭靖正是因為郭靖愛她不是愛她的美貌,後來她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恢複本來麵目,她說“我穿這樣的衣服,誰都會對我好,那有什麼稀罕?我做小叫化時對我好,那才是真好。”

她知道郭靖是好人,是真正的好人。所以在這個小說裏,作者所表達的不僅是女人的社會需要和自然需要不可忽視,應該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作者對一種理想的兩性文化的展望。從《射雕英雄傳》中可以看出,隻有兩性互補的狀態,才是人類的理想的狀態,男尊女卑固然是不好的,但是你矯枉過正,說一定是女尊男卑,那樣也不是理想的。《射雕英雄傳》中郭、黃二人的愛情受人喜愛,就是因為這樣一個道理。兩個人一個比較木訥,一個比較機敏;一個其貌不揚、很本分,一個很漂亮、但是精靈古怪;一個純樸少知,一個機變博學;一個豪邁大度,一個活潑俏皮。但是隻要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正好像手足一樣互補起來。黃蓉的巧慧是郭靖質樸的補充,而郭靖的天拙,有時候又能克製黃蓉的機巧,有時候她這個人太聰明了,全是鬼主意,有時候想使點壞,但是郭靖是非常純樸的,他有一個底線,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是不能做的。所以這兩個人才肝膽相照,生死相依。《射雕英雄傳》寫出了理想中的一種男女愛情。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二——感天動地式

《神雕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可以說是金庸小說中,也可以說是所有小說中最感人的愛情。這個愛情首先是充滿了反叛性的,這是它的一大特點,它寫的是愛情與封建禮法的衝突。《神雕俠侶》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南宋,那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禮法開始加強、開始森嚴的時代。在那個時候,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是不被理解的,因為在名分上他們是師徒,封建禮教特別講究名分,不顧實際情況,不管你們兩個人之間感情,所有人都不能理解,都不能同意。第一,小龍女是楊過的師傅;第二,你管她叫姑姑,你怎麼能和你的姑姑結為夫妻呢?沒有人會理解他,甚至郭靖這麼偉大的一個豪俠,他把手放在楊過的頭頂上,說“你再堅持,我就一掌打死你”,但是麵對這樣的生死威脅,楊過不為所動,他不懂得這些禮法,他知道這個威脅,但是他心中隻有一個純樸的念頭,就是我喜歡她,她喜歡我,這有什麼錯?在這方麵,他呈現出一種“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氣魄。死就死了,我認為我沒有錯,這一點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