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言
無論是規模與氣勢的宏偉,還是情節結構的緊湊與精妙;無論是故事懸念的曲折深幽,還是人物性格的豐滿鮮明;無論是主題意蘊的深厚與豐富,還是敘事語言的簡潔純熟……這部《白馬嘯西風》都是上乘之作。
二、《白馬嘯西風》內容介紹
人物:
李文秀蘇普瓦爾拉齊
計爺爺(馬家駿)阿曼
“呂梁三傑”霍元龍、史仲俊、陳達海為搶奪一幅埋藏寶物的高昌迷宮圖,帶人與師妹上官虹及其夫白馬李三交手。
由於寡不敵眾,李三夫婦一直跑到回疆,仍沒擺脫追蹤,夫妻頑強抗戰,手刃數名強敵,殺死史仲俊,雙雙戰死。白馬帶著他們七歲的女兒李文秀跑入沙漠,遇見大風沙,吹至哈薩克人的居住區,被這裏唯一的漢人“計爺爺”收養。霍元龍和陳達海找不到李文秀,對村中老弱病殘的哈薩克人進行屠殺掠奪,引起哈薩克人的仇恨。李文秀自此後與計爺爺一同生活,並與哈薩克第一勇士蘇魯克的兒子蘇普結為好友。
一次他們一同玩時遇見一頭大狼,被二人合力殺死。蘇普的父親蘇魯克因不在家時妻子被霍元龍等所害,從而仇恨所有的漢人,阻止蘇普與李文秀來往;李文秀見蘇普挨父親的毒打,把他送給自己的狼皮送到哈薩克美麗的少女阿曼的門口,再也不見蘇普。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文秀變成了大姑娘,她偷偷觀看蘇普與人比武摔跤,卻發現了阿曼對蘇普的愛情,傷心而走,被一直在回疆尋找她的霍元龍手下之人發現。李文秀想起父母的仇恨,欲將他們帶入戈壁之中,同歸於盡,卻巧遇隱藏在此的“一指震江南”華輝,在他的指導下,用毒針殺死圍追的敵人,並幫助華輝挖出背上的毒針,拜他為師。兩年時間,李文秀不時去華輝處學藝,已成為武林高手。
這日蘇普與阿曼為避冰雪來到計爺爺家中,碰巧陳達海也來這裏。一個尋問兒時的夥伴,一個追查當年的漢族小姑娘,動起手來,蘇普被陳達海所傷,李文秀此時女扮男裝,打敗陳達海,救出阿曼還給蘇普。眾人為追逃走的陳達海,來到迷宮,遇見躲在這裏的華輝。他原是哈薩克人,本叫瓦耳拉齊,因在追求阿曼母親時敗給她的父親,從而逃往中原,學得一身武功,並教了個漢人徒弟馬家駿——也就是一直假扮計爺爺的人。華輝為了報複哈薩克人,曾讓馬家俊在井水中下毒,馬家駿不忍心,下手刺傷他,自此華輝就在此保護迷宮。如今師徒二人一場激戰,雙雙傷重喪命。而最後所謂迷宮之中的寶物卻是中原到處可見的紙、筆、圍棋、七弦琴等等。
小說在哀傷中結尾,它說:
經文替他們解決疑難,大家心中明白了,都說:“穆聖的指示,那是再也不會錯的。”有人便稱讚哈卜拉姆聰明有學問:“我們有甚麽事情不明白,隻要去問哈卜拉姆,他總是能好好的教導我們。”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卻是他不能解答的,因為包羅萬有的“可蘭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甚麽法子?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隻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白馬嘯西風》
如果我們按照常規的武俠小說的“招式”與“套路”來要求這部小說,我們甚至會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武俠小說,因為書中既無了不得的“武”,更少真正的“俠”。
書中的主人公李文秀隻是一位落難回疆的漢族少女,原本不會武功,即便是後來機緣湊巧,使她學得一身武藝,她也決不想到要持此闖蕩江湖並“揚名立萬”,而她學武的真正目的,乃是想憑此奪得情郎並就此過上最凡俗的牧人生活。以這樣的一位人物作為作品的主人公,你要說該小說並非“武俠”,自無不可。更何況,書中所寫的故事,雖開頭結尾影影綽綽地出現了江湖人物恃功奪寶,弄得神秘緊張、以死相搏,然而小說正文的大部分內容則出乎意料的是些世俗民情、小兒小女、喝酒跳舞、講古放牧的故事——所有的這一切,在欲求緊張熱鬧、刺激曲折的讀者看來,自是平平無奇,淡而無味。
然而,如若我們並不“貪”其武功熱鬧,亦不“癡”其俠義緊張,也就不會“瞑”其淡而無味、平凡無奇了。如若我們換一種角度、換一個層次,再來讀這部《白馬嘯西風》,就不難發現這部小說別有洞天,另有妙處。
三、《白馬嘯西風》的意義
“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地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這樣一個命題是包羅萬象的,《可蘭經》也沒有辦法解決的。《白馬嘯西風》不同於一般的武俠小說,脫離了武俠的背景之後,我們會發現,在這個故事的背後有著一個很奇特的邏輯,愛情也好,文化也好,並不因為你有多好而能夠讓對方愛上你,能讓另一種文化折服於你。在這個問題上,世俗所謂的評價標準是蒼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