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2 / 3)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2016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2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業務收入達到4.9萬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43.5%、96%。我國主導的TD-LTE標準成為4G國際主流標準之一,5G研發步入全球領先梯隊。首顆量子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北鬥衛星導航取得重大突破。集成電路設計水平達到16br14納米,28納米芯片實現量產。采用國產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為世界首台運算速度超過十億億次br秒的超級計算機。信息產品供給水平不斷提升,手機、計算機、彩電等產量保持全球第一,家庭居住、個人穿戴、醫療健康等新型智能硬件層出不窮。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分享經濟、平台經濟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6.1萬億元,交易額約占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的39.2%。信息消費規模由2013年的2.2萬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3.9萬億元,年均增幅高達21%,為同期最終消費增速的2.4倍。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智能製造發展取得新進展,初步建立智能製造標準體係架構,高性能大型金屬構件激光增材製造裝備、分布式控製係統、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等實現突破,建成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探索形成了一批較成熟、可複製、可推廣的智能製造新模式。智能機器人、增材製造、可穿戴智能產品、移動智能終端等產業快速發展。“雙創”平台建設穩步推進,製造業骨幹企業“雙創”普及率達60%,網絡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製、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不斷湧現。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產品供給能力、解決方案研發能力持續提升,湧現出一批頗具代表性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兩化融合管理體係不斷完善,截至2016年底,完成貫標的企業累計超過4300家,開展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的企業超過7萬家,製造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62.4%和45.4%。

據有關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2.6萬億元,同比增長接近19%,占GDP的比重達到30.3%,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69.9%。

三、多措並舉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做大做強數字經濟,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為抓手,立足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全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深化製造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建立基於數據的發展管理新體係。

(一)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實施“寬帶中國”重大工程,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纖網絡和先進泛在的無線寬帶網,加快建設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通信骨幹網絡,推進光纖寬帶和移動寬帶網絡演進升級,實施寬帶鄉村和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推進4G網絡深度覆蓋,加快5G技術研發,推動下一代互聯網改造升級和大規模商用。加強雲計算中心、大數據平台等的部署和應用,夯實物聯網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融合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為一體的智能化綜合信息基礎設施。持續推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深入推進“三網融合”,推進電信普遍服務,促進市場競爭,提高電信服務性價比和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