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資料是指網上下載的學習資料或讀物,或聽,或讀,Mp3或文本形式;視聽資料主要指已製作成教學光盤或用於欣賞的影片;“音”在這裏是指有聲資料,即錄音磁帶,以前還包括唱片;這裏的“像”是指現在已不怎麼用的錄像資料,即錄像帶。其實網絡、光盤資料早已取代了錄音、錄像資料,隻是音像資料在網絡時代之前一直沿用著、積攢著,及至到目前仍在部分地使用著。對學習外語來說有聲資料仍然有優勢,因為聽磁帶,任何地方都可以停下來,倒帶、反複聽,還可在複讀機上複讀,甚至變速。因此,包括原有視聽資料的網絡、視聽資料庫或室(以下簡稱“視聽庫”)有必要把它作好、作大。
規模與籌建
就高校圖書館來說,這樣的庫至少要有半個書庫那麼大;就院、係來說,通常錄音資料與錄像資料是分成兩個小庫的,如合為一個庫室應不能少於一百平米。庫內應有幾台公用電腦、錄音機、錄像機等上網查閱及播放設備,這些設備應放置在一個最安靜的、有一個個相對獨立小間的角落。使用者戴上耳機,在獨立小間裏,或聽、或看、或下載資料都不會互相幹擾。這樣的庫室對教職工免費,對學生或外單位使用者應按小時適當收點費用,這樣就可以不斷補充資料或添加設備。先利用原有的或淘汰下來的設備,慢慢積攢,慢慢添置。設備的使用會有耗損,因此收點費用也是應該的。同時,收費也是防止濫用,避免一個使用者占設備時間過長,致使別人輪不到、用不上。
就需求來說,很有必要建這樣的庫室。很多學生都希望有上網查資料、聽錄音、看錄像資料的學習地方。很多學校都有電腦機房,甚至院、係都有自己的機房,但沒有統一的管理或安排,學生進去盲目地瀏覽,結果上大半天網還不知道看了什麼。如果把機房與視聽庫室結合起來,加上導學理念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可能會起到很好的功效。
隨著光盤與Mp3使用越來越廣泛,大多數學生都希望有這方麵的服務,如拷貝、光盤轉Mp3,甚至要求將磁帶轉成Mp3或光盤,或Mp3轉成磁帶等等。這樣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特別是把磁帶上的資料轉出來,那要花很多時間,一盤磁帶需要一個小時才能轉完,這工本、時間都搭不起。如果建有這樣的庫室,需求者就可以自己動手,按小時計費,值不值得轉換由使用者決定。有些資料本來就過時了,隻是舍不得丟棄,想以更好的形式繼續保存下來,不說清楚還以為什麼形式的轉換都不費工時的。有了這樣的庫室,就好辦了。這樣的庫室不但方便學生,也便於教學或科研。
運作模式
這樣的庫室在圖書館,最好像其他書庫,晚上也開放。有條件的院係,晚上也可開放,因為白天功課多,晚上開放有利於學生使用。本庫室還應有公開網頁,及時公布、更新庫存資料信息,包括網上下載的、可供拷貝的學習資料,讓使用者有備而來、有目的而來。
與別的庫室不同的是,本庫室是有多種設備的庫室、收費的庫室,就像學校機房收費一樣。這裏的管理工作就不是像放牛、羊或鴨子那樣看著就行;要作好維護工作、更新資料、寫網頁、編網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