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館員”在這裏隻是指所有從事圖書資料工作的職員,並不涉及表示圖書係列中級職稱的“館員”。用“館員”這兩個字涵蓋這一部門的職工還比較恰當,也頗國際化。作為“館員”在高校往往被忽視,記得有一位學生說:“館員們都架子大,內涵小,多數是低學曆官太太或碩導、博導夫人,她們跟著“人才”進來,別的不好安排,就統統塞到圖書館……”
這種現象當然有,但高校圖書館也在不斷引進高學曆人才。同時,求上進的館員也不乏有人,有的雖然學曆不高,但有專長,在美術、書法、寫作等方麵取得較好的成績。其實這種努力過程也是自我完善過程,有興趣愛好,比那些什麼興趣也沒有的、“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鍾”、上班像看管鴨子、下了班隻會玩麻將、打牌,打發時間熬日子的“館員”不知強多少倍。
在一個單位各種各樣的人才都是寶貴的財富,財富是不怕多的。因此,鼓勵館員自我修煉,或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培訓、深造,都是值得的,隻要不耽誤工作,都是可以考慮的。可當領導的會不會認為在興趣愛好上的成就是不務正業的表現?爭取學習、深造是不安心工作呢?聽說有一所高校的一位圖書館員,興奮地拿著一份遲到的、經曆許多波折才拿到的在職研究生錄取通知書讓上司簽字。上司看到這份通知書,說的第一句話是:“幹圖書資料工作,有大專學曆,也就夠了!”言外之意是:“這裏的工作不需要高學曆。”難怪那位學生有那樣的看法,不止學生,許多任課教師及校外人士也差不多是這樣認為的。
關於圖書館員本專業之外的創作、研究成果方麵算不算數,也頗有爭議。按照圖書館專業要求,凡與本專業無關的任何研究成果、論文等,憑職稱時都不算,也不作參考。而學校的做法是,你寫什麼,隻要發表都算,甚至還給予獎勵,你出書就更好。這也是應該的,就館員的知識麵來說,能涉及更多的領域、能寫書、會撰稿,不是更好嗎?就算是一般的興趣、愛好,也能為單位增光啊!為什麼不可作“參考”呢?
圖書館員也需要多方麵的知識,比如計算機、外語、文史等等。難道對計算機的探討僅僅限於:計算機在圖書資料管理與檢索方麵的應用;外語僅僅限於:外語在圖書資料編目及外文資料檢索方麵的應用;文史僅僅限於:古籍整理嗎?計算機軟件的開發、運用,包括翻譯軟件的開發、運用,網頁製作、網上書刊導讀;外語之間的比較、探討;文史方麵的研究、探討等,這裏無論揀一樣來做,無論對個人或單位難道都無益嗎?
自我完善是的多種多樣的,隻要努力去做,肯定有收獲!收獲是一種快樂,收獲也是更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