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美國,或者說美國社會的日常生活正是建立在這一套以金錢的消費與償付行為為邏輯的“信用”之上的。盡管在美國的每一枚分幣和每一張紙幣上都寫上了“我們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國家格言”(the motto of the United States),可真正調節人們日常生活的卻是被打上了這個口號的每一個硬幣和每一張鈔票。或許正是為了掩飾這種由真實的金錢或“現金”所暴露出來的矛盾或者局限性,信用卡才開始在美國大行其道。其實,信用卡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即已出現在英國,可真正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的卻是美國。而這張小小的塑料卡片不僅掩蓋了社會的真實的經濟關係,也改寫了人們在這個現代世界真實的存在方式,因為它不僅將一個人的道德問題轉為為經濟問題,同時也將經濟問題成功地轉化為道德問題,這兩者相輔相成,把人簡約為一個單純的經濟功能的存在。而且,它巧妙地以”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手法,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在消費的快樂中淪為“卡奴”,也即金錢的奴隸,而不再負敗德之責,從而把人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經濟動物。如洛杉磯佩奇博物館的猛獁一樣,赤裸,凶猛而又實在。
因此,我覺得,那句銘寫在美國的硬幣和紙幣上的“我們信仰上帝”的國家格言完全可以改成“我們信仰信用卡”(IN CARD WE TRUST),考慮到還有除了信用卡,還有“代幣卡”(DABIT CARD),改為“我們信仰銀行卡”也不錯。可能正是有這樣的風氣,在美國,幾乎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刷卡消費。甚至,有的加油站的加油機上都隻有銀行卡的刷卡口而沒有現金的塞入口。如果想用現金加油,則隻能到加油站的商店裏的櫃台上去人工處理。有次我在加油站加油時,旁邊的加油機旁忽然來了一輛霸氣十足的紅色TAA皮卡。司機一看即知是個墨西哥人,矮壯矮壯,估計他可能剛從邊境線上偷偷跑到美國來打工,還沒有身份辦銀行卡,同時也對美國加油站的這一套也不是很熟,所以,他痛苦地拿著二十美刀的鈔票圍著加油機轉來轉去,想找個地方塞進去而不得其門而入。看到我不無同情的眼神,他立即向我走過來求助。從他的結結巴巴的英語可以看出,他的英語可能也就隻會說個“你好”和“謝謝”。我讓指著加油機上的“如用現金加油請到櫃台交錢”的文字,解釋了一下,又向他指了指加油站的小商店,他才明白了過來。
顯然,在“信用”這個詞還沒有從單純對道德品質的描述轉換成為對一個人的經濟能力的描述的第三世界,人們仍然生活在一個道德上的信用與經濟上的金錢分離的世界裏,依然在“信仰”著現金,而對虛擬的信用卡卻將信將疑,所以,那些來自第三世界的人才會對信用卡始終抱著不信任的態度。在加州的華人開設的超市裏,也常常有“十塊以下請付現金”的說明。這其中固然有避稅之類的動機,但其在文化上的原因卻不可小視。實際上,不僅僅在美國,幾乎在世界各地,小偷們,強盜們,還有警察都知道中國人愛用現金。而10月16號西班牙警方以抓捕“中國黑幫”為名對馬德裏和巴塞羅那等地的中國商人進行搜查,並查到大量的歐元現金的事實也可為本文做一個注腳。但是,對現金的崇拜不獨華人使然,來自第三世界的更多的族裔也同樣迷戀現金。
洛杉磯這座城市在西班牙語裏被稱為“天使之城”,而真正使這座城市裏的眾多的族裔們結為一體的卻並不是來自對上帝的信仰,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流動的金錢和建立在其上的所謂的“信用”,才使這座城市中的人成為一個個“天使”。 這也就是美國的本質,它不需要用空洞的理想和道德把人緊緊捆綁在一起,而是用金錢的流動,用消費和償付的“信用”將人與人的關係和社會的結構建立了起來。
2012br10br22於ISLA VISTA 南方路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