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鋌而走險(2 / 3)

乍一看來這很奇怪,但仔細思考後,薄鳴覺得這也可以解釋。因為可能張源這麼遲才殺掉她們,僅僅是因為他很晚才遇到她們。仔細想來,張源第一個殺的人應該是張白菊,可能是因為偶然碰上,想起她之前對自己的家庭做的那些事,一時激憤把她殺了。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改名換姓,用假身份到管理極不規範的孫大官的企業做事。他殺的第二個人,應該是張嫻雅,可能是覺得自己的母親隻是為了生活而被迫出賣肉體,這個女人有很好的生活條件卻依然要做這種事,實在太過可恥,所以才把她殺了——當然了,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孫大官是主謀,現在看來他卻可能隻是同謀,甚至是被操控者。孫大官參與殺人,可能是因為占了張嫻雅什麼便宜,而這種女人就是喜歡以此訛詐,孫大官感到很苦惱,於是張源用誘導或教唆,甚至提供幫助,讓他和自己一起殺死張嫻雅。張源才是真正的主謀。對著屍體畫畫是明顯的記錄“戰績”的行為,而收藏屍體則是明顯的收集“戰利品”的行為。那個“惡魔毒百合”也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更表示他的心理已經發生蛻變,這朵花是種象征,是種標誌。依據這些行為,可以判定張源從此蛻變為連環殺手。因為打算繼續幹,才會記錄“戰績”和收集“戰利品”。他從此開始尋找對他母親的死負有“責任”的相關人等,進行謀殺和報複。而就在這時,這兩項罪行被某個更資深更邪惡的連環殺人犯發現了。於是這個更高級的罪犯就打算構陷他成為替罪羊——現在想來那個罪犯可能一直在殺人,偶然發現他的行為後,就覺得可以把罪行全部栽在他的頭上。可能這個高級罪犯和張源有過接觸,指導並幫助過他犯罪——張源之前殺的兩人屍骨上都沒有較嚴重的暴力痕跡,他殺之後幾個受害人時行為卻明顯有暴力升級的跡象。而且把衣服全部帶走,不僅是在收集“戰利品”,也不僅是在毀滅證據,還有種羞辱的意味,是種精神暴力——這可能就是受了那位高級犯人的指導。一般來說連環殺人犯都喜歡操控他人,越高級的罪犯操控他人的能力就越強。張源可能受到了這個高級罪犯的操控,對此感到很苦惱,也可能感覺到那人其實居心不良,但是無法擺脫他的控製。那幅塗鴉就是他精神痛苦的表現。而誰是操控他的人呢?

薄鳴陡然感到心頭一陣翻湧,因為她又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反複被懷疑,又反複洗白,最終卻依然要被懷疑。

初雲。雖然她曾經想過他被人構陷的可能,但在沒有新的嫌疑犯出現的情況下,首先懷疑他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慣常思維也有出錯的時候……

薄鳴忽然感到腦中一陣劇痛,皺著眉頭揉了揉太陽穴。其實,真正困擾她的不是這些表麵上的問題,而是她懷疑自己是否已經不再保持客觀和冷靜。關心則亂,天知道她的哪個判斷是偏見使然,還是兩個都是……

好吧。薄鳴又衝了一杯濃咖啡,大口喝了下去。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冷靜。她不是說要戰勝自己麼?怎麼可以在這個時候退縮?

別慌別忙,也不要想其他,從最初的時候開始想……嗯?用毒蛇暗算她的人會是張源麼?標記刻在對張源有特別意義的樹上,這樣看來有點可能。張源單獨暗算她,是不是代表對她有著特別的注意?

薄鳴用力地抿了抿嘴。一般來說,連環殺人犯都有種矛盾心態,就是一方麵很害怕會被逮捕,一方麵又有強烈的被社會關注以及對社會傾訴的欲望。對自己關注的對象,則有傷害和傾訴的雙重欲望……如果張源對她有著傾訴的欲望的話,她為什麼不幹脆把他叫出來問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