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父母(3 / 3)

(引自《怎樣做父母》,1937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56頁)

27

年輕的父母:你不是要你的小孩子長得頂胖頂壯嗎?你知道怎樣會使你的小孩子長得頂胖頂壯呢?我想有四個條件:第一,營養要好。第二,日光、空氣要充足。第三,睡眠要充分。第四,排泄要舒暢。

(引自《怎樣做父母》,1937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66頁)

28

你要小孩子怎樣做,你自己先要怎樣做。你要小孩子怎樣待人,你先得自己怎樣待人。小孩子是你的鏡子,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小孩子的鏡子裏可以反映出來的。

不僅言語行動,你要以身作則。就是你的態度,你的思想,也要以身作則。你是一個悲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觀的眼光去看,那小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悲觀的;若你的態度是樂觀的,那小孩子的態度也是樂觀的。

(引自《怎樣做父母》,1947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73頁)

29

做父母的應當明了自己的責任。你們的責任,是幫助小孩子生活,是幫助小孩子自立,是幫助小孩子做人。

(引自《怎樣做父母》,1947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76頁)

30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所寶貴的生活經驗與學識的。不要錯過一切學習的機會。這講的是指導小孩子求學的基本態度。

(引自《怎樣做父母》,1948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92頁)

31

家庭破裂的確影響兒童非常之大,非常之重。

(引自《美國兒童犯罪的原因分析》,1951年,載《陳鶴琴全集》第四卷,第373頁)

32

現在我將父子做伴侶的好處說一下。

1.沒有隔膜。做父親的知道小孩子的性情,而小孩子也知道他父親的性情。大家既知道性情,彼此就發生適當的反應,不會有什麼惡感發生。

2.容易訓育小孩子。和小孩子常常做伴,那小孩子不好的行為,做父親的就可以知道,就可以訓育他,而小孩子因為愛他父親或怕他父親的緣故,就能聽父親的話而改他不好的行為。

3.小孩子容易教育的。小孩子的知識是很缺乏的,做父親的應當常常同他做伴侶灌輸給他一點知識。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545頁)

33

要打破一個壞習慣的時候,留心不要養成一個新的壞習慣。有許多做父母的也明明知道他們小孩子的壞習慣不可以長的,應當去打破它的,不應當以惡代惡的,但是他們因為疼愛小孩子的緣故,所以以壞行為而去代替小孩子的壞習慣了。語雲:“除惡務盡。”無論什麼人的惡,都應該除去的,小孩子年齡幼稚,惡尤不可以不除。倘使因為要除去他的惡而以惡來代替它,那麼去一舊惡來一新惡,除與不除相等了。這種教育是不對的。這種以惡代惡之弊,做父母的是容易犯的。所以我請做父母的大家留心點吧。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599~600頁)

34

當小孩子做事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在旁邊看著他,看他能不能做那件事。他能夠做那件事就讓他去做;如果他不能夠,那麼做父母的應當幫助他以成其美。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13頁)

35

怎樣可以使小孩子的經驗格外充分些:

原則一、做父母的應當常常帶領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原則二、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做;

原則三、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難,需在他的能力以內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原則四、不應當禁止小孩子去試探物質;

原則五、做父母的應當利用兒童的好問心,以作教育兒童的一種良好動機。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30~634頁)

36

姑息兒童固然不妥當,嚴厲管束,同樣地對兒童無益。做父母或教師的,對這一點應當有適當的調節與改進,以教育兒童來作為自己的責任。

(引自《兒童心理學》,1952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一卷,第488頁)

37

兒童在家庭中感受印象最大,一生不能磨滅,如若父母沒有受過父母教育的訓練,那麼兒童教育便簡直無從說起。有了良好的父母教育,然後才能談到良好的兒童教育。

(引自《以現代人的眼光談談家庭教育》,1934年,載《現代父母》月刊,1934年第1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