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父母(2 / 3)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34~635頁)

16

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罵他們的小孩子。……歸納起來,做父母的常常罵小孩子,其害有三:(1)失去“罵”的效力;(2)引起小孩子輕視之心;(3)引起小孩子厭惡之心。好好一個小孩子反變成一個壞孩子了。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26~627頁)

17

一人自有一人的意誌。做父母的不能以一己之喜怒來支配小孩子的動作,猶小孩子不能以自己之喜怒去支配他父母的動作。雖父母可以差使兒女,而子女不能差使父母,然父母亦必須尊重子女的意誌,斷不能以一己之意誌為意誌,而驅使子女像牛馬一樣。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27頁)

18

小孩子大概不願意聽命令式的話的。所以做父母的,非有充分的理由,不必用命令式的口氣來指揮孩子的。……若有時小孩子應當做的事情,你一定要叫他去做的,不要因為他不肯去做,就不叫他去做了;至於命令一出,那無論如何要小孩子服從的,不過我們要鄭重我們的命令,我們不要隨隨便便亂出的,而且最好要使小孩子明白我們的命意。這樣,小孩子就變成優美馴良,不至於無故違反父母的意思,而父母也不至於無故受累受氣了。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539頁)

19

“環境”兩字,普通是指兒童所接觸的那些靜的、呆板的物質。其實,凡是可以給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境,一切物質是他的環境,人也是他的環境,而且人的環境,比較物的環境還要重要。

(引自《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193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37頁)

20

為小孩子應該造怎樣的良好環境?

一、遊戲的環境。

二、勞動的環境。

三、科學的環境。

四、藝術的環境(音樂的環境、圖畫的環境、審美的環境)。

五、閱讀的環境。

(引自《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193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37~641頁)

21

所以,要小孩子喜歡閱讀,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必定要先有閱讀的環境。在家庭裏,做父母的,自己一天之間,總要看看書,看看報;對於小孩子,我們也應當買給他各種相當的兒童讀物。開始的時候,做父母的還應當好好地指導他,引起他的興趣,使他喜歡閱讀哩。

(引自《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193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41頁)

22

一個賢明的母親是應當詳細地啟發兒童利用他的發問而進行教育工作,即使自己不知道,也應該老實地告訴他,我不曉得,或者要他去問爸爸或哥哥。我們不但是有問必答,而且,最好的是要常常帶兒童出去看看外麵的情形,借以激發他的好問心來豐富他的知識與經驗,在生活中來教兒童,實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法。

(引自《兒童心理學》,1952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一卷,第489~490頁)

23

各樣的小孩子,我們處理應用各樣的方法。頑皮的小孩子我們不應當譏笑他,我們應當鼓勵他。愚笨的小孩子,我們不應當羞辱他,我們應當體諒他,幫助他。要曉得所謂“頑皮愚笨”的小孩子,我們要問他是不是真正頑皮,真正愚笨。有時候小孩子何嚐頑皮,何嚐愚笨。這都是教師教導的不得法,或者是父母教養不得法而已。

(引自《怎樣做父母》,193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51頁)

24

小孩子應有澆花的機會。……小孩子若沒有受過教育,見花卉就任意亂采。若從小就教他愛護花卉,那長大也必愛護花卉的,這是澆花的第一好處。小孩子對於花木本是不知道的,現在若我們教他天天澆水,他就慢慢兒曉得花木一天一天地能長大起來,也曉得花木必須依賴水而生活。這種知識可從澆花動作得來。這是澆花的第二個好處。小孩子澆花的時候,我們可以教他花卉的顏色和花卉的名字以及花卉的結構。這是澆花的第三個好處。從這三種好處看來,澆花確是一種很好的動作,做父母的豈可不注意呢?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586~587頁)

25

小孩子作偽是由父母養成的。……所以要小孩子誠實,做父母的自己先要誠實,自己不誠實,小孩子斷斷不會誠實的。

(引自《家庭教育》,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02~603頁)

26

我們現在要改正三種錯誤的念頭,第一,要把小孩看做小孩,不可妄想縮短他做小孩的時期,不可剝奪他在小孩時期中應該享受的權利。第二,要尊重小孩的人格,不可把他當做資產看待,自私的愛,算不得真愛,惟獨不自私的愛,才能算得真愛。要知道教養兒女,乃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你能培植小孩,那便是為國家盡忠,為人類服務。第三,要打破自己的成見,遇見什麼問題發生,應該虛心研究,是否孩子的錯。就是孩子的錯,也是自己的錯,不可冤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