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羅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貴夫人說:“我久知崔郎有才,想一睹容顏,今日一見,果然是世家才俊。”
崔羅什沉了下心神,也沒有謙虛,問:“當初,曹丕給您父親吳質寫信,稱他為‘元城令’,有這事吧?”
貴婦人說:“我父親做元城令時,我剛出生。”
崔羅什說:“如果我沒記錯,那是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夏天的事。”
貴婦人頗為吃驚:“正是呀!”
崔羅什說:“當時,您父親在元城寫了一封信給曹丕,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願意背誦一下:‘臣質言:前蒙延納,侍宴終日,燿靈匿景,繼以華燈。雖虞卿適趙,平原入秦,受贈千金,浮觴旬日,無以過也……’”
可以設想,當時貴夫人就愛上了崔羅什。一句話:太有才了。
隨後二人共論漢魏大事。貴婦人所言,跟後來的《三國誌》不差分毫。崔羅什暗自佩服陳壽,這老兄寫的,真是信史!
後來崔羅什問:“您丈夫姓劉,能透露一下叫什麼名字嗎?也許我還知道他。”
貴夫人說:“我家狂夫是劉孔才的二兒子,叫劉瑤的便是,字仲璋,在史上沒什麼名氣,前些日子有罪被攝去,至今也沒回來。”
兩個人又聊了一會兒。不覺間,午夜已過。
貴夫人說:“你應該走了。”
崔羅什問為什麼。
貴夫人說:“天快亮了。”
崔羅什說:“那又如何?”
貴夫人笑而不語。過了一會兒,說:“你還是走吧。”
崔羅什無奈,隻好起身告別:“不知何時還能與夫人相會。”
貴夫人想了想,說:“十年後,我們定會重逢。”
崔羅什取下身上的玳瑁簪,贈給夫人,後者摘下手指上的玉環,回送給羅什。
出了大門,崔羅什上馬,走出一段路後,突然想起些什麼,但他不敢回頭。但他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化,回頭便會看到一座大墳。
崔羅什心神不寧,走了一段,就在附近的鎮子住下。隨後,他請僧人在那大墳前做道場,以安鬼魂。
時光流逝,到了北齊後主天統末年,在郡上做公曹的崔羅什奉命修建河堤,正好修到當初那座大墳前。想起往事,感慨不已,便跟朋友奚叔布說了當年的遭遇。說著說著,他忽然淚流:“到現在,正好是十年了。又會發生什麼呢?”
這一年,有一天,崔羅什閑居在家,看到後園的杏子熟了,就隨手摘下一個,一邊吞吃一邊喃喃道。但吃的時候,不小心被杏噎住氣管,呼吸不得,仆人急忙搶救,但終於沒救過來。
崔羅什在郡裏做了多年功曹,頗有政績,他吃杏被噎死,州裏的人們無不歎息。
這個故事中,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崔羅什在與貴夫人的交談中顯露出的淵博的學識。主人公有這樣的素養並不奇怪,因為他來自當時頂級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
從東漢後期到唐朝末年,是中國的世家大族時代,或者稱之為門閥士族時代(日本和西方稱為中古貴族時代)。到唐朝時,在一種感覺上,隨著政治上的九品中正製和經濟上的占田蔭客製的廢除,以及科舉選官製度的誕生,魏晉以來的世家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因為就曆史事實看,中國的世家時代有兩個階段最輝煌,一是兩晉北朝,二就是唐朝。
東漢後期,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依靠經學崛起,拉開了七百年世家政治時代的大幕。
三國時,曹操主要依靠潁川荀氏擊敗汝南袁氏。在世家政治正式確立的西晉,河東裴氏和琅琊王氏為雙星。至東晉南朝,則是我們熟悉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北朝則首推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唐承北朝而來,以“崔、盧、李、鄭”為四大世家。崔、李各有兩家,加上相對有些沒落的王氏,又稱“五姓七家”:即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
“四姓”或者說“五姓七家”擁有東漢以來綿延的政治和文化上的顯貴傳統,在唐時為整個社會所推崇。這表現在各個方麵。於誌怪上,就是:唐朝作者給故事的主人公取姓名時,不是姓崔、盧、李、鄭,就是姓蕭、裴、韋、薛、柳、杜(次一等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