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皇後苦苦尋覓自己的理想替身時,長安感業寺裏一個年輕俊俏的尼姑正在暗自神傷。一年來,她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她把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那個人身上:如果那個人能把她從感業寺接走,或許她的今生還有意義:如果那個人將之前的感情已經拋之腦後,那麼她的餘生,就將在青燈黃卷中度過了。這個尼姑就是武則天,從太宗李世民駕崩後,她就跟其他未生育過的嬪妃一起來到了感業寺,如果沒有天大的意外發生,感業寺就是她們人生的歸宿。武則天進入感業寺後,她在心中暗暗慶幸:幸虧自己已經埋下了伏筆,或許今生還有翻盤的機會。武則天翻盤的機會來自哪裏呢?來自李治。其實在遇到李治之前,武則天在後宮的境遇隻能用“失敗“兩個字來形容:從貞觀十一年進宮,到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駕崩,武則天始終沒有得到過李世民的恩寵,她能用來向後人炫耀的隻有“獅子驄事件“。“獅子驄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李世民有一匹馬,鬃毛很長,像獅子一樣,由此得名“獅子驄“。獅子驄好是好,但是性格剛烈,不容易馴服,李世民想了很多方法,都沒有將它馴服。
一天,李世民又帶著諸多嬪妃來看獅子驄,看著看著不由歎息一聲:“這麼好的馬,可惜無人能將它馴服。“這時,身為才人的武則天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我有辦法。“李世民聞言,看了看武則天,問道:“你有什麼辦法?“武則天回應道:“請陛下賜予我三樣東西,有這三樣東西,我準保將它馴服!“李世民問道:“哪三樣?““鐵鞭,鐵錘,匕首!““這三樣似乎不是馴馬的東西啊!““陛下,是這樣的,如果獅子驄不受管教,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它還不馴服,我就用鐵錘敲它的腦袋,如果到這時還不馴服,我就用匕首捅了它!“武則天一字一句說完,李世民隻回了一句:“你真了不起。“從此再也下文。無疑,武則天的這次表現以失敗告終。貞觀十一年她進宮時是才人,正五品,苦苦奮鬥了十二年,到貞觀二十三年,她還是才人,完全是原地踏步。為什麼青春貌美的武則天會在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裏原地踏步呢?主要是因為她不對李世民的胃口。貞觀十一年,李世民聽說武則天貌美如花,就將她招入了宮中。
這時的李世民,剛剛喪妻一年(長孫皇後在一年前去世),他召武則天入宮的目的,無非是想填充後宮,應對寂寞的同時,再找一個長孫皇後的替身。然而,長孫皇後留給李世民的印象太深刻了,用後來詩人的話說,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此,後宮嬪妃都生活在長孫皇後的陰影之下,剛剛十四歲的武則天想替代長孫皇後那更是癡人說夢,因為李世民想要的感覺,在武則天的身上永遠找不到。李世民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一個真正的男人,他需要的女人既要聰明,又要有女人味,而武則天不是。“獅子驄事件“說明,這個女人聰明有餘,但是女人味卻不足,尤其是居然想出用“鐵鞭、鐵錘、匕首“馴馬,可見她的心夠狠的。總而言之,李世民在後宮需要的是溫柔鄉,而不是武則天那樣的鐵石心腸。如此一來,那個剛進宮時還能引起皇帝興趣的武媚娘就被無情地拋棄了,在李世民的後宮,她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反正一個才人,品級很低,多她一個不多,少她一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