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姐弟戀(2 / 2)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則天漸漸想明白了,此生在李世民身上求富貴已經是不可能了,因為李世民的年紀已經大了,而且又有病在身,即使為他生下一男半女又能怎樣,將來她也隻不過是一個親王或者公主的娘親,又有多大的意思呢?前途似乎已無光亮,這與她貞觀十一年進宮時已大相徑庭。當初自己還安慰母親說“得見天子,焉知非福“,然而十年過去了,自己卻還是牢牢定格在才人的位置上。早知道這樣,或許就不應該入宮來了。在武則天漸漸心灰意冷之時,太子李治出現在武則天的視線裏。這個太子與原來的李承乾和李泰似乎不太一樣,李承乾和李泰已經完全是大人了,而李治卻還有些孩子氣,這與他的年齡有關,與他的性格有關,也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貞觀十年長孫皇後去世時,李治隻有八歲,從此母親就活在了他的記憶中。由於童年的經曆,李治可能是一個有“戀母“情結的人,渴望受到別人的保護,因此在骨子裏,他是一個可以接受“姐弟戀“的人。正是因為這些經曆,當李治遭遇武則天時,他便不可救藥地愛上了武則天,因為在她身上,有著其他女人沒有的東西。

八歲喪母,長於後宮,養於婦人之手,李治一路走來,遇到的女人都是溫文爾雅的大家閨秀型,而武則天卻與那些女人不同,她有著成熟女人獨有的氣質,更有一種李治無法抗拒的磁場。別的女人吸引李治的或許是美色,或許是知書達禮,而武則天吸引李治的則是她的睿智和成熟,同時還有豐富的社會閱曆。不要忘了,武則天的父親是武士彠,武士彠曾先後在利州、荊州為官,武則天跟隨父親不僅讀了“萬卷書“,而且行過“萬裏路“,因此注定她的見識和眼光是王皇後那些大家閨秀無法相提並論的。

更重要的是,武則天比李治足足大了五歲,而且又在人際關係複雜的後宮中曆練了十餘年,年齡的優勢加上人情的練達,注定使武則天舉手投足之間,便有一種不同於別的女人的味道。因此,當李治遇到武則天時人生還是一張白紙,而武則天的人生則已經是一張經曆過多年滄桑的複寫紙了。至於李治與武則天是否在貞觀年間就發生過關係,史無明載,駱賓王在《討武氏檄》中寫到“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其實是不能作為二者發生關係的依據的,因為檄文本來就是極盡罵人之能事,很多罵人的話並不可信。其實要拴住一個男人的心,未必必須靠性,以武則天的睿智,或許一個眼神就足夠了,而生性感情細膩的李治,或許就是被一個眼神輕輕擊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