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李重俊起兵(2 / 2)

如果李多祚和李重俊想捉拿李顯是完全有可能的,隻是他們心存幻想,還想跟李顯對話,他們天真地以為,自己殺的是武三思和上官婉兒,是在清君側。然而是不是清君側,他們說了不算,李顯說了才算。李多祚和李重俊的猶豫和天真,注定了他們失敗的結局。玄門城樓上的李顯被這一幕嚇得瑟瑟發抖,這時一位宦官站了出來,他建議向叛軍發動攻擊。李顯看了一眼宦官,知道他的名字叫楊思勖,李顯壯著膽子點了點頭。楊思勖瞬間出刀,他的出刀很快,在場的人還沒有看清他如何出刀,他就已經將叛軍前鋒的腦袋砍了下來,在場的叛軍全驚呆了,他們從來不知道後宮還有這樣一個勇猛的宦官。就在叛軍士兵麵麵相覷時,李顯把身子俯在城樓欄杆上開始對叛軍士兵喊話:“你們不都是我的宿衛士兵嗎?怎麼會跟隨李多祚謀反呢?隻要你們能斬殺叛亂者,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富貴。“形勢就此急轉直下,看到富貴餡餅的叛軍士兵瞬間倒戈,將領頭的李多祚等將領砍落馬下,兵變部隊就此瓦解。

幾乎與此同時,另外一路由成王李千裏率領的兵變部隊也失敗了,他們原本想殺死宗楚客等人,結果反而被對方殺死。李重俊的兵變就這樣剛開頭就結了尾,他本人則在一百多名騎兵的護衛下逃往終南山,一路上人越跑越少,跑到今天的陝西戶縣時,身邊隻剩下幾個人。窮途末路,人心思變。在李重俊還向往前跑時,他已經再也跑不了了,身邊的士兵起身將他誅殺,為他的短暫人生劃上了一個休止符。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李重俊死後,在宗楚客的建議下,他的頭顱被割下,放到武三思和武崇訓的靈柩前祭祀。此時太子宮的所有官員都自動與李重俊劃清了界限,他們都怕惹禍上身,隻有一個小人物走上前去,脫下自己的衣服包住了李重俊的頭顱,放聲大哭。這個人叫寧嘉勖,時任永和(山西永和)縣丞。隨後寧嘉勖被貶,從永和縣丞被貶為興平(廣東高明)縣丞。古往今來,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真難。李重俊的起兵匆匆而起,又匆匆而終,唯一的收獲就是讓不可一世的武三思提前退出曆史舞台,而李重俊自己卻落得兵敗身死的結局。在李重俊起兵失敗之後,有兩個人成為受益者,一位就是快刀宦官楊思勖。

楊思勖這個宦官值得好好說說,他的身上有幾個唐朝第一:第一個出任三品高官的宦官,第一個率軍出征的宦官。原本在貞觀年間,李世民對內侍省做出明確規定,宦官中不設三品官,最高隻能是四品,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武則天時代。到李顯時,傳統被打破了,而打破傳統的就是楊思勖。因為平定李重俊叛亂有功,楊思勖被越級擢升為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成為唐朝曆史上第一位官居三品的宦官。其實楊思勖本姓蘇,後來被宮中一位姓楊的宦官收養,便改姓了楊,這一點跟高力士有點像,高力士原來也不姓高,而姓馮。不管姓蘇還是姓楊,總之楊思勖開了唐朝宦官擔任高官的先河,在隨後的歲月裏,他又開了宦官領兵的先河,跟後來宦官監軍不同,楊思勖出征,他自己就是主將。在李隆基的開元年間,楊思勖先後四次作為主將外出平叛,全部大獲全勝,他不僅打仗很猛,而且下手很黑,凡是落到他手裏的俘虜,隻有一個結局:慘死。開元年間,牛仙童接受賄賂,李隆基命楊思勖將牛仙童處死,楊思勖把牛仙童綁起來晾了幾天,然後探取其心,截去手足,割肉而食之,其殘酷由此可見一斑。開元二十八年,楊思勖病卒,時年八十餘。說完楊思勖,該說下一個受益者了,這個人是誰呢?時任兵部尚書的宗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