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兵,還真有人起兵了,不過起兵的不是魏元忠,而是太子李重俊。李重俊是李顯的第三個兒子,正常情況下輪不到他當太子,由於他的兩個哥哥都發生了變故,便輪到他當了太子。李重俊的大哥叫李重潤,李重潤是李顯和韋皇後所生,也是李顯和韋皇後最中意的兒子,不出意外的話,李重潤將繼承李顯的帝位,然而意外發生了。公元701年,李重潤、李仙蕙、武延基因為議論二張專權被武則天下詔處死,這樣李顯就失去了第一個太子人選。在李重潤之下是李重福,他是李顯的第二個兒子,但是並非韋皇後所生。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韋皇後對李重福非常忌恨,李顯剛登基,李重福就被趕出洛陽,前往均州(湖北丹江口)出任均州刺史,說是刺史,其實就是被軟禁的囚犯。這樣洛陽城中隻剩下李重俊和李重茂,他倆都不是韋皇後親生,隻不過相比之下李重俊更年長,因此李重俊被冊立為太子。就本性而言,李重俊聰明,做事果斷,如果有良師輔佐,或許能成為一代有為君主,遺憾的是,李顯給李重俊配備的官員,良師寥寥,貴族子弟居多。
李重俊的太子賓客有這麼兩位,一位是秘書監楊璬,一位是太常卿武崇訓,秘書監是皇家圖書院長,太常卿則掌管宗廟禮儀,按照常理,這兩個人當太子賓客便是教太子禮儀,然而李顯所托非人。楊璬和武崇訓都是青年貴族子弟,並且都是皇室駙馬,能力一般,性格孟浪,以這麼兩個人陪伴太子,能陪出什麼好呢?眼見太子成天不務正業,太子左庶子姚珽數次上疏進諫,太子右庶子平貞慎又獻上《孝經議》、《養德傳》諷諫,結果李重俊一概不理,拒諫派頭與老爹李顯如出一轍。不過除了拒絕納諫以外,李重俊的性格與李顯有著天壤之別,相比於李顯的一生軟弱,李重俊的性格就是一個火藥桶。說起來,李重俊這個火藥桶也是被逼出來的,如果讓他選擇,或許他也不願意做火藥桶。誰把李重俊逼成火藥桶呢?名單很長,有韋皇後,有武三思,有上官婉兒,有安樂公主李裹兒,有安樂公主的丈夫武三思之子武崇訓,他們一起打造了這個叫李重俊的火藥桶。
因為李重俊不是親生,韋皇後看他很不順眼,甚至十分厭惡;因為李重俊是太子,武三思對李重俊很忌憚,同時也很厭惡;因為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便站在武三思一邊,而且在上官婉兒起草的詔書裏,“挺武貶李“經常埋在字裏行間,這讓李重俊很氣憤;至於李裹兒和武崇訓,則是仗勢欺人,李裹兒自認為自己是韋皇後的親生骨肉,因此就比李重俊高貴,在她口中,李重俊甚至成了“家奴“;讓李重俊更加無法忍受的是,安樂公主的丈夫武崇訓甚至唆使李裹兒,去動員李顯廢黜李重俊,而把李裹兒封為皇太女。是可忍,孰不可忍!多種欺辱糾結在一起,李重俊選擇了爆發。公元707年七月六日,距離李重俊當上太子正好一年,李重俊調集羽林軍起兵。這一次他依仗的是曾經參與過逼宮武則天的李多祚,他們假傳聖旨,調動了羽林千騎衛士營三百餘人先衝進了一戶人家,將這戶人家父子以及相關親戚朋友十多人全部砍死。這戶人家的戶主叫武三思。武三思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會被李重俊這個後生活活砍死於家中,就這麼結束了輝煌的一生,太冤了。
誰讓你狂?狂沒有好處!砍死了武三思,李重俊下一個目標是上官婉兒,他一定要處理掉這個武三思的情婦,不然還是後患。李重俊兵分兩路,一路由左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裏率領守衛皇宮各城門,一路由自己和李多祚率領從肅章門砍門而入,進入後宮,擊鼓捉拿上官婉兒。聞聽捉拿自己的鼓聲,上官婉兒渾身一個激靈,她意識到必須與李顯捆綁到一起,如果不捆綁到一起,自己隻有死路一條。上官婉兒高聲喊道:“看他的意思,一定是先抓我,然後抓皇後,最後就是皇上。“一句話嚇傻了一群人。本來李顯和韋皇後還有拋棄上官婉兒自保的念頭,現在聽她一說,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危險,一群人趕忙連滾帶爬地登上了玄武門城樓,而在城樓下麵留下一百多人進行抵擋。與此同時,兵部尚書宗楚客等人則率領兩千餘人守護在太極殿前,緊閉城門進行固守。形勢對李顯相當不利。這時李多祚先抵達了玄武門下,他想登上城樓,卻遭到了守軍的阻攔,李多祚猶豫了,上還是不上呢?隨後李重俊也抵達了玄武門,他也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