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對此極其憤怒,下書譴責麹文泰,要其派心腹大臣阿史那矩派到長安解釋清楚,麹文泰卻毫不理會,隻派來一個一般的使者。太宗對其使者說:“高昌數年以來,拒不朝貢,所置官員稱號,與天朝相同,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我的使者在高昌聽到麹文泰說:‘鷹高飛於天,雉低伏於蒿草,貓在廳堂遊轉,鼠深藏於洞穴,各得其所,豈有不能生存的道理!’又遣使對薛延陀(此時薛延陀還未滅亡)說:‘既然你們也稱可汗,那就與天子一樣,何必見到唐朝使者行拜見之禮!’高昌逆我天威,不掃平你國,別國也會群起仿效。”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十二月,太宗任命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副總管、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等準備出擊高昌。
高昌王麹文泰聽說唐起兵來攻,悠閑地對部下說:“唐離高昌七千裏,流沙無人煙處就長達二千裏,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大軍還未到達,就先死過半。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還沒有隋時繁榮。現在攻我高昌,發兵多糧食供應不上,發兵三萬以下,我的兵力足以戰勝,以逸待勞,坐收其弊。若屯兵城下,不過二十日,糧盡必然逃跑,我出兵追趕,必獲全勝。”
不幾日,探馬來報,說唐軍已經成功穿越沙漠,駐紮在磧口。麹文泰沒想到唐軍會如此迅速,連驚帶嚇,舊病複發,不等唐軍攻到,已經撒手西歸了。麹文泰之子麹智盛繼承王位,準備為父親舉行葬禮,唐朝探馬來報,到時候高昌軍隊和政府要員都集中在那裏。諸將認為應該趁他們聚集之時,消滅他們。
侯君集說:“因高昌無禮,天子才派我前來討伐其罪,現乘人之喪而偷襲,不是問罪的軍隊。”於是他命唐軍擂鼓以告知唐軍的到來,到達田城。沒有立即攻城,而是宣諭聖旨,令其投降。
麹智盛卻不識時務,侯君集命令攻城,不到半日便攻破了城池。城中男女老少七千餘口,全部被俘,侯君集下令不準虐待俘虜。
隨後,侯君集又命中郎將辛獠兒為先鋒,馬上趕到高昌都城,把高昌團團圍起來。晚間辛獠兒便率軍趕到高昌都城之下,將高昌的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高昌王眼看無法抵擋,無奈之下致書侯君集說:“先王得罪天子,上天已懲罰了他,已經身故。我繼位不久,沒做對不起天子的事情,還請尚書憐憫並詳察。”
侯君集回信:“如果你真能悔過,我也不難為你,隻要你率百官到軍門投降,我便從輕處理。”
麹智盛是個沒有主意的人,許多大臣都勸他不要出降,堅守城池,西突厥一定會派兵增援,他猶豫不決。侯君集在城外等候出降,但已過約定的時辰,卻不見半個人影。侯君集大怒,下令立即攻城,他們用飛石攻城,城中人均躲在家裏不敢出來。侯君集命令做巢車,居高臨下,俯射城中。城內無法抵抗,隻好投降。唐軍一鼓作氣攻下二十二城,得到8046戶,人口17700,土地東西800裏,南北500裏。太宗聽到捷報,非常高興,對征戰的每位士兵都給予了獎賞。還對大臣說,有君集這樣的人才,何愁邊疆不定,我可以高枕無憂了。太宗在高昌設西州,以可汗浮圖城為庭州,州下設立屬縣。
太宗將高昌納入唐朝版圖,並派兵駐守在那裏,有效地確保了中西交通要道的暢通與安全。防止像以前一樣,唐軍一來,各國都紛紛臣服,唐軍一走,跟著就又都各自為政,不能使絲綢之路暢通無阻。第二可以防止西突厥聯絡西域各國卷土重來。
太宗在高昌設置州縣,建立安西都護府,永久地把高昌納入了大唐的版圖,為和西方國家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太宗此舉意義非同一般,成了以後統一西域的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