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絲綢之路(2)(1 / 2)

李靖安定好吐穀渾的人民,便親率大軍回國。

太宗考慮到慕容順畢竟久在內地為人質,還沒有樹立威信,難以服眾,命李大亮率精兵數千支持慕容順。由於吐穀渾人對慕容順也沒有什麼好感,到處起來反對他,最後被他的部下所殺,眾人擁立慕容順之子諾曷缽為吐穀渾王。諾曷缽年幼,不懂如何治國,出現了大臣爭權的混亂局麵。太宗得知後命侯君集率軍平定吐穀渾內亂,太宗先下旨撫諭勸解,有哪派不聽命令者,就出動大軍討伐,侯君集和李大亮合兵一處,終於平息了吐穀渾混亂的局勢。

貞觀十年(公元636年)三月,諾曷缽遣使到長安,請求頒賜曆法,用唐朝年號。為了表示對唐朝忠順之心,諾曷缽又要求派子弟入侍長安。太宗—一答應,並封諾曷缽為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勤豆可汗。諾曷缽親自入長安朝見太宗,獻牛馬羊萬頭,表示對大唐的感謝。不久,又請求與唐通婚,太宗封宗室女為弘化公主,嫁於諾曷缽,命淮陽郡王李道明與右武衛將軍慕容寶為使,護送公主成親。吐穀渾大相欲作亂,圖謀劫持公主與諾曷缽,不曾想陰謀泄露,大相欲逃往吐蕃,還未來得及離開吐穀渾就被唐朝出兵鎮壓。從此,吐穀渾歸順於大唐,年年遣使朝貢。大唐對吐穀渾取得的勝利,保證了河西走廊交通的通暢,同時又對吐蕃勢力的擴張暫時地起到了遏製作用。由於吐穀渾內部矛盾重重,伏允不知整頓內部,反而屢次向大唐挑釁,最後失敗自然是難免的了。

唐太宗統一吐穀渾,為打通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威脅最大的是高昌,高昌不但阻隔著絲綢之路,而且還和西突厥互相勾結,掠奪唐的邊疆地區,掃平高昌就可以一舉兩得,所以進軍高昌就成為唐朝接下來的目標。

高昌主要活動在今新疆吐魯番地區,他們農業和放牧並重,具有很高的生產力,境內土地肥沃,穀麥一年可以兩熟,盛產葡萄和各種水果。他們占領著通向天山南北的出口,古代絲綢之路必經之道。自漢以來,由於和西亞的通商,使絲綢之路繁榮起來,無論是中原王朝,還是西北的遊牧民族,都積極爭奪並經營這一軍事及貿易交通要道。

高昌同樣對絲綢之路無比重視,當時統治高昌的是麴氏王朝,他們都是漢人。他們由於種種原因,經過幾代的遷移和流浪,在今天山南北定居下來,並長期統治著這裏。他們沿用的是漢族的禮製,官製也是沿用漢族的官製。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比鄰國的水平高。就連風俗習慣和社會製度也與中原基本相似。

唐初高昌和唐朝的關係還算比較融洽,當時在位的高昌王是麹伯雅。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麹伯雅死後,其子麹文泰繼位。當時唐高祖為表示對鄰國的友好,曾派使者前去吊唁,高昌也向唐朝貢獻過拂菻狗,兩國之間互相往來,沒有戰事。太宗登基後,高昌為表示祝賀,還上貢玄狐裘,太宗非常高興,也回贈厚禮。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朝以絕對優勢戰勝了東突厥,高昌歸附唐朝,麹文泰親自到長安朝見太宗,太宗以國家最高的禮儀予以接待,其妻宇文氏請求加入唐朝宗籍,太宗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封為常樂公主,賜姓李。後來,由於吐穀渾和西突厥迅速崛起,使絲綢之路被阻隔。高昌便又向西突厥稱臣,並且壟斷了通往西域的商路,損害了唐王朝的利益。

貞觀六年,唐太宗想通過焉耆重新開辟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高昌很不高興,認為唐朝在故意和高昌作對,因為隋末動亂,西域與內地另一通道閉塞,西域朝貢者皆經高昌進入內地,這樣就給高昌帶來許多經濟利益。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焉耆王龍突騎支要向唐朝進貢物品,請求開通另一條通道,以方便各國和內地的貿易。太宗同意了這個請求,也想遏製一下高昌。高昌王麹文泰聽到竟有此事,非常惱怒,高昌王麹文泰深知僅憑本國力量不足以抗衡唐朝,於是與反對唐朝的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結盟,派兵進攻焉耆(今新疆焉晉西南)國。麹文泰之所以惱怒,是因為這一條道如果開通,天山以南各國將不再經高昌到內地,其經濟利益會受到很大損害,也影響到過境貿易。從此以後,凡西域朝貢者途經該國,都遭到掠奪,使絲綢之路中的這個交通中轉站不大通暢。伊吾(今新疆哈密)是唐朝的屬國,高昌與西突厥專門進攻伊吾,掠其人口財物,隻要是臣屬於唐的國家,高昌和西突厥就進行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