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重道求仙(2 / 2)

當時的靈丹妙藥,就是尋求方士,方士就是煉道的道士。道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哲學流派,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周,他們主張無為複古,對人們的苦悶起安慰的作用,和儒家的積極入世的思想互為補充。

唐太宗對道教的清虛、無為采用擇善而從的態度。

貞觀元年,他對下屬們說:“神仙傳說本來就是虛無縹緲的,秦始皇要想長生,受方士的欺騙,派童男童女數千人隨徐福求不死藥,方士為了逃避秦的暴政,去了就沒有回來,秦始皇還在海邊等待,回到沙丘而死。漢武帝求仙,將女兒嫁給道術者,因無效驗,把道術者殺了。由此觀之,神仙不是可以求的。”

太宗年輕時雖然允許道教的存在,並加以利用,但是對神仙方士是不相信的。但是由於心理健康的下降,太宗在無可奈何中又想起了神仙方士。

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年底,太宗開始尋找方士,希望他們的丹藥能收到奇效,就在這時開始服用“太上老君”八卦爐中煉出的“仙丹”。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正月,高士廉去世,因高士廉是長孫皇後的舅父,又是開國元勳,太宗決定親自吊喪,到了路上,長孫無忌擋住,說服了丹藥不能進病、孝二家。隻有所謂“神仙”道士才有這樣的忌諱。

盡管太宗服了道士的丹藥,病情卻不見好轉,不但不好轉,由於礦物慢性中毒,病情加重。國內的方士不行,就尋找外國的方士。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派王玄策為唐使、蔣師仁為副使,出使天竺。

當時天竺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崇尚佛教。貞觀二十二年,天竺國王師屍羅逸多去世,國內大亂,大臣阿羅那順自立為主。王玄策、蔣師仁剛進入天竺邊境,遭到天竺兵襲擊,隨從全部戰死。王玄策、蔣師仁逃到吐蕃。吐蕃派兵千人,泥婆羅派兵7000人出兵天竺,激戰3月,殺死天竺兵3000人,天竺兵大半溺江而死。阿羅那順逃往東天竺,整兵再戰,中了蔣師仁的埋伏,被活捉了。天竺兵多半投降,阿羅那順的妻子手下尚有數萬人,又被蔣仁師打敗而活捉,遠近城邑,望風投降,共得580處,東天竺國也送牛馬3萬頭犒師。王玄策、蔣師仁退軍,將阿羅那順等押送長安。太宗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赦阿羅那順死罪。

阿羅那順手下有一隨從,龐眉皓首,鶴發童顏,太宗問他的名字,他說自己名叫邏邇婆婆寐,已經兩百多歲了。太宗因被疾病所困,服本國方士丹藥無效,好像看到一線希望,問他究竟用什麼法術能夠使自己長壽。此人見有機可乘,編造謊言說:“我一向信奉道教,得教主老子真傳,煉丹服藥,所以長生。”道教從未傳入天竺,此人是借太宗尊老子為皇祖,所以編此謊言,太宗卻信以為真,給以很高的禮遇,命令各州縣采奇藥異石煉丹給自己服用。經過近一年的燒煉,終於煉成,太宗服下,中毒暴亡。

太宗初年,他一再嗤笑秦始皇求神仙,追求長生的荒唐。他說:“神仙傳說本來就是虛無縹緲的事,空有其名,秦始皇存非分之想,所以被方士所欺騙。”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他認為迷信是荒誕不經的事,不能愛好。

貞觀十一(公元637年)年下詔說:“生是天下的大德,壽命的長短是有規律的,人生七尺之形,壽以百年為恨,含靈稟氣,莫不同焉,得之於自然,不可分外企求,即使有回天轉日之力,用盡神之智,生必有終,皆不能免。”

而晚年他卻不能逃脫企求長生的怪圈。如果他心理狀態好一些,多修身養性,不聽信道士的誑言,不至於暴病早逝。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一代明君李世民帶著不世之功和深深的遺憾撒手西歸,享年52歲,在位23年。

雖然太宗的統治以低調告終,但貞觀之治是唐代的第一個鼎盛時期,而且在某些方麵在整個中國曆史上是無與倫比的。他留給他的繼承者一筆龐大的遺產:合理和高效能的行政機構,繁榮的經濟及廣大的國土。雖然高麗的失敗給他留下了陰影,但在一定程度上全國出現了自漢朝全盛時期以來所沒有的興旺景象,開創了一個充滿自信的、安定的和繁榮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