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英國第一位漢學家眼裏的天朝(11)(1 / 1)

從馬戛爾尼的失敗到阿美士德的再次失敗,時代的發展不僅沒使天朝的門戶像英國希望的那樣稍微開放一些,反而更加緊閉。天朝與世界的距離不是在縮短,而是在加寬。基於阿美士德的“無禮”,嘉慶一度打算斷絕與英國的商業,並把最後一個口岸——廣州也關閉。幸好,由於兩廣總督的勸說,嘉慶才意識到這種決然的做法,有可能挑起中英之間的戰爭。此時的中國,早就處於風雨飄搖之夕,身為大清王朝拐點期的皇帝,嘉慶也知道他的帝國承受不起一場戰爭。為此,他聽從了兩廣總督的勸說。這樣做的結果,使他幸運地沒成為第一個在中外不平等條約上簽字的皇帝,而把這種亙古未有的恥辱,留給了他的繼承人。

中英之間的貿易依然在繼續,中國官員和行商依然在通過對外商的壟斷獲取高額回報,洋人所希望的自由貿易依然是鏡花水月。更令英國無法承受的是巨大的貿易逆差。許多年裏,英國人一直挖空心思尋找某種能夠在中國暢銷的東西,以便扭轉這種逆差。最終,他們找到了鴉片。這個古老的國家,從達官貴人到平民百姓,都一下子愛上了這種能帶來幻覺的毒品。

鴉片的輸入使中英之間的貿易差立即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白銀如同流水一樣淌出國門。對鴉片的流毒,林則徐有過著名的論斷:“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接下來,就是婦孺皆知的虎門銷煙了,虎門銷煙的結果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則是《南京條約》。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後,下令禁止英國船隻進入廣州,並斷絕與英人的一切貿易。消息傳到英國,英國舉國嘩然,議院召開會議,討論是否用武力解決。在會上,作為下院議員的斯當東的意見舉足輕重——顯然,身為英國第一位漢學家,他對那個神秘的東方國家最有發言權。

從少年時滿懷憧憬地遠行中國,到青年和中年時期客居廣州,此時已年近花甲的斯當東是否想起了乾隆賜他荷包的溫情和嘉慶下旨把他驅逐出境的厭惡呢?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一出手就能扣住患者的脈息一樣,斯當東一開口,就把握住了天朝的七寸:“我很了解這個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對這個民族進行專製統治的階級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們想獲得某種結果,談判的同時還要使用武力炫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