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來自高級官員張集馨的報告
在張集馨筆下,道鹹時代中國的官場、軍隊和民眾,都顯現出幾乎不可救藥的病變。諸種病變的摧枯拉朽,已使這個國家病入膏肓。即便是最不敏感、最缺乏判斷力的人,也能從張集馨的所見、所聞、所曆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國家行將就木。
法國大革命前夕,盡管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但以國王為首的特權階級依然過著醉生夢死的幸福生活。在一次由國王舉行的晚宴上,一個貴族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口吻說:“我們正坐在火山口上。”顯然,在距離法國萬裏之遙的大清國,張集馨不可能知道這個法國貴族近乎預言的感歎。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講,作為道光、鹹豐年間的高級官員,張集馨通過他的自訂年譜展示的他所見證的晚清危局,同樣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和大革命前夜的法國一樣,道鹹年間的中國,也是一個火山口上的國家。這個貌似強大,時時以天朝大國自居的帝國,它賴以安身的,是一座暫時還沒有噴發的活火山。雖然誰也說不清這座火山到底什麼時候噴發,但是誰都可以肯定的是,這座火山一定會噴發,而端坐於火山口的社會精英們,必將成為火山吞噬的首選目標。
張集馨,字椒雲,江蘇儀征人,三十歲中進士。從翰林院編修外放後,先後任過山西朔平府知府、福建汀漳龍道、陝西督糧道、四川按察使、貴州布政使、甘肅布政使、河南按察使、湖北按察使、直隸布政使、福建布政使、江西布政使、陝西按察使、署理陝西巡撫等職。從張集馨的履曆可知,他在十多個省做過高級官員,其中主要是管理司法和監察的按察使(略相當於今天分管政法和監察的副省長),以及管理民政和財政的布政使(略相當於今天的常務副省長)。作為地方大員,張集馨比大多數同代人更深層地接觸和了解官場的顯規則與潛規則,而且,他是從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京官,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升遷為地方大員的,這使得他見證了當時整個官場的原生態麵貌。
從個人品行上講,張集馨既不算以清廉和操守自命的清官廉吏,但也絕不是隻顧中飽私囊的貪官汙吏,而是介於清與貪、廉與汙之間的中間派。隨大流,識時務,不刻意索賄求賄,但也不放過可以撈錢的陋規,這就是他的行事準則。從某種意義上說,張集馨正是大清運行體製內一個高級官員的標本。惟其如此,當我們今天研究他晚年自訂的年譜和他留下的與同僚、朋友之間的書信時,才更能客觀地還原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病態社會、病態時代和病態國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