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身後整理他的言論,就現有考古發現的資料看,可能從春秋後期就開始了(郭麗:《<管子>文獻學研究》,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1—39頁)。而大量的“管子”篇章的出現,則要在更晚一點的戰國時期。人們高度重視管子,還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聲名顯赫,更主要的原因是《管子》篇章的作者們有意要追尋、總結管子輔佐齊桓公稱霸的曆史經驗,從理論上幫助當時的戰國雄主成就新的霸業。換言之,《管子》是一部闡述“霸政”的大書。這就涉及《管子》成書的背景:戰國時齊國的爭霸。

從西周到春秋晚期的齊國君主為薑姓,經過“田(陳)氏代齊”到戰國時齊國君主則改為了田(陳)姓。田齊曆經了桓公、威王、宣王、湣王、襄王、王建各代,其霸業的頂峰在威、宣之際。從西周的薑太公時期起,齊國就利用自然條件,廣開漁鹽之利,是一個經濟發達的邦國。管子輔佐齊桓公稱霸,除《史記》記載的“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之外,還有《國語·晉語二》所說的:“輕致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勸而叛者慕。”諸侯來齊國時帶來的禮物少,走的時候得到饋贈的禮品多,歸順的諸侯對齊國更加盡心,沒歸順的諸侯則心生羨慕。這樣來維持霸主地位,國家不富裕是辦不到的。而管仲就有這樣的能力,既能帶兵打仗,管理國家經濟,也是盤盤大才。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不以兵車”,也是說齊國凝聚諸侯,不是靠武力殺伐,而是靠政治經濟等各種手段。

到“七雄並立”的戰國時代,齊國的爭霸,還是那樣自有特點。很明顯的對比是,它不像商鞅在秦國變法那樣,主張“重農主義”,主張“利出一孔”(百姓要獲得土地,隻有去為國家打仗一條路,叫做“利出一孔”)以控製全國民眾。一個老牌貴族國家,“漁鹽之利”搞了幾百年,如何可能隻重農業?經濟發達、百業皆興,又如何可以“利出一孔”?田齊霸業自有特點,那就是在政治、軍事、經濟強盛的同時,學術也極端繁榮。與商鞅極力禁絕民眾讀書、求學相反,田齊君主多對學問、對有學問的先生們大感興趣。《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說:“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鄒衍、淳於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複盛。”大宅高官地給七十多個士人以優厚待遇,便是齊國特有的霸主氣派。正是這樣的氣派,給非凡的學術興旺提供了條件。稷,齊西門之稱,學宮設在稷門附近,稱稷下。稷下學宮最盛時,學生就有三千多。各家各派的學者,還遠不止《史記》所述的士人。據學者鉤沉,活躍於稷下的人物,還有許多,舉其大者,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都先後到過稷下,荀子還曾為學宮的祭酒。舉目望去,稷下學宮的規模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

管仲身後整理他的言論,就現有考古發現的資料看,可能從春秋後期就開始了(郭麗:《<管子>文獻學研究》,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1—39頁)。而大量的“管子”篇章的出現,則要在更晚一點的戰國時期。人們高度重視管子,還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聲名顯赫,更主要的原因是《管子》篇章的作者們有意要追尋、總結管子輔佐齊桓公稱霸的曆史經驗,從理論上幫助當時的戰國雄主成就新的霸業。換言之,《管子》是一部闡述“霸政”的大書。這就涉及《管子》成書的背景:戰國時齊國的爭霸。

從西周到春秋晚期的齊國君主為薑姓,經過“田(陳)氏代齊”到戰國時齊國君主則改為了田(陳)姓。田齊曆經了桓公、威王、宣王、湣王、襄王、王建各代,其霸業的頂峰在威、宣之際。從西周的薑太公時期起,齊國就利用自然條件,廣開漁鹽之利,是一個經濟發達的邦國。管子輔佐齊桓公稱霸,除《史記》記載的“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之外,還有《國語·晉語二》所說的:“輕致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勸而叛者慕。”諸侯來齊國時帶來的禮物少,走的時候得到饋贈的禮品多,歸順的諸侯對齊國更加盡心,沒歸順的諸侯則心生羨慕。這樣來維持霸主地位,國家不富裕是辦不到的。而管仲就有這樣的能力,既能帶兵打仗,管理國家經濟,也是盤盤大才。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不以兵車”,也是說齊國凝聚諸侯,不是靠武力殺伐,而是靠政治經濟等各種手段。

到“七雄並立”的戰國時代,齊國的爭霸,還是那樣自有特點。很明顯的對比是,它不像商鞅在秦國變法那樣,主張“重農主義”,主張“利出一孔”(百姓要獲得土地,隻有去為國家打仗一條路,叫做“利出一孔”)以控製全國民眾。一個老牌貴族國家,“漁鹽之利”搞了幾百年,如何可能隻重農業?經濟發達、百業皆興,又如何可以“利出一孔”?田齊霸業自有特點,那就是在政治、軍事、經濟強盛的同時,學術也極端繁榮。與商鞅極力禁絕民眾讀書、求學相反,田齊君主多對學問、對有學問的先生們大感興趣。《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說:“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鄒衍、淳於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複盛。”大宅高官地給七十多個士人以優厚待遇,便是齊國特有的霸主氣派。正是這樣的氣派,給非凡的學術興旺提供了條件。稷,齊西門之稱,學宮設在稷門附近,稱稷下。稷下學宮最盛時,學生就有三千多。各家各派的學者,還遠不止《史記》所述的士人。據學者鉤沉,活躍於稷下的人物,還有許多,舉其大者,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都先後到過稷下,荀子還曾為學宮的祭酒。舉目望去,稷下學宮的規模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

學者、思想家們在學宮的話題是無拘無束的,各家各派都在發表自己的主張,處士橫議,議論生風,思想的風雲際會之中,有衝突、辯駁,也有吸收、融合,形成了學術的交融。按當代學術界的看法,在稷下的這些學者中,就有一些人士,對管子如何輔佐齊桓稱霸的經驗感興趣,並寫出了相關的著作,這就是《管子》一書。當然,《管子》一書,還包含著其他內容,如黃老道家的文獻、儒家思想等等。《管子》為數眾多的篇章,就產生在田齊爭霸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