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認真端詳那方玉印之際,庭院東廂的那排屋舍的廊柱處,傳來了一聲輕輕的咳嗽。
聽到這熟悉的咳嗽聲,司馬防隨即回過頭去,隻見父親司馬俊正背負雙手從走廊那邊緩步而來。司馬俊曾任儒學人文淵藪之地——潁川郡的太守,素來博學好古、飽讀詩書,而且為人豪爽大方,在朝野士庶之間人緣極佳。他今年六十五歲,早在兩年前便已告老致仕在家。這位當過二千石官秩的高官,回到府裏養老期間也一直沒閑著,每天就和一個普通老農一樣到郊外上坡下田自力耕作、勤勞苦幹。他的故交和鄰居都對他這般勤儉清樸的舉動有所不解,紛紛勸告他。司馬俊卻對他們嗬嗬笑道:“孟子有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老夫如今將其踐而行之,外則可化知己之鄉黨,內則可示家人以模範,以求自食其力、經世致用,不亦宜乎?”此語一出,諸位故交和鄰居無不佩服,一時竟在街裏坊間傳為美談。不過,這種勤勞實幹的作風也給司馬俊本人帶來了莫大的好處:他雖然早就年過六旬,看起來依然滿麵紅光、精神矍鑠,全無衰弱之相。
“父親大人……”司馬防見他漸漸走近,連忙將那玉印抱在懷中,同時向司馬俊躬身行了一禮。
“免禮。”司馬俊麵色凝肅,猶如王侯一般氣象儼然地緩緩行到司馬防身前,向他輕輕擺了擺手。司馬防這才應了一聲,慢慢直起腰來,屏息斂神,靜靜地恭候著司馬俊發話。他們父子之間的交往禮接顯得如此肅穆,與司馬氏“尊卑有序,長幼定位”的傳統家教觀念有關。《管子》有雲:“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逾其節。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則賓客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這段銘言自先祖司馬卬時起一直是河內司馬家族奉為圭臬的家規銘訓,由司馬氏代代後人紮紮實實地身體力行了下來。
“防兒,今早聽你講的昨夜那個異夢,實在值得細細琢磨啊!”司馬俊的目光凝定在司馬防懷抱著的那方玉印上麵,語氣隱隱透出一種莫名的激動,“為父左思右想之下,愈來愈覺得這是咱們司馬家先祖在天顯靈,降下此等吉兆之夢……看來,我司馬家族飛黃騰達、昌隆鼎盛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父親大人……”司馬防急忙欠身恭然答道,“咱們司馬家素以文治武功為立身之本,前有高祖征西將軍司馬鈞驅除羌夷揚名天下,今有父親大人在潁川郡大興儒學建樹群賢。孩兒得此‘金龍入夢’之兆,實乃我司馬家父祖積德深厚所致……但願這吉兆能夠化夢為實才好啊!”
“嗬嗬嗬……這等吉兆成真之事,史冊上記載著的實例數不勝數。”司馬俊頓時心中興起,凝視著司馬防的雙眼禁不住灼灼然放出光來,“為父剛才特意翻閱了一下《史記》,裏邊寫有當年高祖皇帝劉邦降世時的情景——高祖之母劉媼曾息於大澤之陂,夢與神遇。其時雷電晦冥,高祖之父太公往視,則見蛟龍盤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此番情景,豈非與你昨夜所做之夢極為相似?”
就在他認真端詳那方玉印之際,庭院東廂的那排屋舍的廊柱處,傳來了一聲輕輕的咳嗽。
聽到這熟悉的咳嗽聲,司馬防隨即回過頭去,隻見父親司馬俊正背負雙手從走廊那邊緩步而來。司馬俊曾任儒學人文淵藪之地——潁川郡的太守,素來博學好古、飽讀詩書,而且為人豪爽大方,在朝野士庶之間人緣極佳。他今年六十五歲,早在兩年前便已告老致仕在家。這位當過二千石官秩的高官,回到府裏養老期間也一直沒閑著,每天就和一個普通老農一樣到郊外上坡下田自力耕作、勤勞苦幹。他的故交和鄰居都對他這般勤儉清樸的舉動有所不解,紛紛勸告他。司馬俊卻對他們嗬嗬笑道:“孟子有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老夫如今將其踐而行之,外則可化知己之鄉黨,內則可示家人以模範,以求自食其力、經世致用,不亦宜乎?”此語一出,諸位故交和鄰居無不佩服,一時竟在街裏坊間傳為美談。不過,這種勤勞實幹的作風也給司馬俊本人帶來了莫大的好處:他雖然早就年過六旬,看起來依然滿麵紅光、精神矍鑠,全無衰弱之相。
“父親大人……”司馬防見他漸漸走近,連忙將那玉印抱在懷中,同時向司馬俊躬身行了一禮。
“免禮。”司馬俊麵色凝肅,猶如王侯一般氣象儼然地緩緩行到司馬防身前,向他輕輕擺了擺手。司馬防這才應了一聲,慢慢直起腰來,屏息斂神,靜靜地恭候著司馬俊發話。他們父子之間的交往禮接顯得如此肅穆,與司馬氏“尊卑有序,長幼定位”的傳統家教觀念有關。《管子》有雲:“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逾其節。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則賓客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這段銘言自先祖司馬卬時起一直是河內司馬家族奉為圭臬的家規銘訓,由司馬氏代代後人紮紮實實地身體力行了下來。
“防兒,今早聽你講的昨夜那個異夢,實在值得細細琢磨啊!”司馬俊的目光凝定在司馬防懷抱著的那方玉印上麵,語氣隱隱透出一種莫名的激動,“為父左思右想之下,愈來愈覺得這是咱們司馬家先祖在天顯靈,降下此等吉兆之夢……看來,我司馬家族飛黃騰達、昌隆鼎盛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父親大人……”司馬防急忙欠身恭然答道,“咱們司馬家素以文治武功為立身之本,前有高祖征西將軍司馬鈞驅除羌夷揚名天下,今有父親大人在潁川郡大興儒學建樹群賢。孩兒得此‘金龍入夢’之兆,實乃我司馬家父祖積德深厚所致……但願這吉兆能夠化夢為實才好啊!”
“嗬嗬嗬……這等吉兆成真之事,史冊上記載著的實例數不勝數。”司馬俊頓時心中興起,凝視著司馬防的雙眼禁不住灼灼然放出光來,“為父剛才特意翻閱了一下《史記》,裏邊寫有當年高祖皇帝劉邦降世時的情景——高祖之母劉媼曾息於大澤之陂,夢與神遇。其時雷電晦冥,高祖之父太公往視,則見蛟龍盤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此番情景,豈非與你昨夜所做之夢極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