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1 / 3)

郗慮這道彈劾表一送進丞相府,曹操立刻便在當天下午召集高卿大夫、文武重臣們上朝共議此事。這一次朝會,尚書令荀彧卻耐人尋味地稱病缺席了。

諸位高卿大夫、文武重臣針對郗慮的這道彈劾表爭辯得異常激烈。國丈兼輔國將軍伏完、諫議大夫王朗、黃門侍郎楊俊、度支尚書魏諷、征西將軍馬騰等大多數大臣認為郗慮此奏言不符實,應當不予采用;吏部尚書華歆、太常董昭等少數大臣認為郗慮此奏言實相符,應當予以采用;而散騎常侍賈詡、司隸校尉鍾繇等四五個大臣卻完全保持了中立,對兩派的意見均不置可否。這次朝會一直開到深夜亥時也沒有確定一個結果出來——最後,還是賈詡建議先將孔融暫時收監入獄,待宮廷大內、丞相府、尚書台、禦史台四方共同核實他的罪行之後,再交由九卿六部百僚大會公審判決。這樣,諸位文武重臣的舌戰方才停息了下來,這場朝會終於草草收場。

而在這整個朝會過程中間,曹操一直沒有插話多言,也一直未曾有所表態。在諸位高卿大夫、文武重臣的爭執聲中,他的臉始終沉如古潭,波瀾不生。

就在宮中那場給孔融議罪的朝會開得難分難解之時,荀府後院的書房裏,天子派的密使、議郎趙彥正在向稱病在家的尚書令荀彧請示關於郗慮彈劾孔融一事的應對方略。

荀彧此刻的麵色顯得異乎尋常的疲憊與憔悴。先前外麵的人還在懷疑他此番稱病缺席而不參加朝會是在作偽保身,倘若這時那些人一睹他的真容,便知他所言非假。他真的是病了。

他有些沉痛地靜靜盯著麵前的桌幾——在朱雀池盛會上孔融無意中掉地摔碎的那塊丹鶴形玉佩的碎片,正一塊塊放在一張攤開的五彩錦帕上麵,閃爍著柔和淡雅的瑩瑩光華。

“唉……世俗之人都嗤笑孔大夫是在虎口拔牙、自尋死路、其愚無比。卻不知這人世之間,如同郗慮、華歆那般趨炎附勢之‘智’實是人人可及,而像孔大夫這般守節不移之‘愚’才是鮮有其匹!”荀彧的手指緩緩地在那一塊塊玉佩碎片上麵撫摸而過,垂目低眉,口裏喃喃地說道,“孔大夫的耿耿忠毅、磊磊勁節,堪與伯夷、叔齊一般光耀古今矣!荀某自負‘德行周備,一代完人’,亦不能及也!”

趙彥半跪在席位之上,默默垂淚,哽咽著一時說不出話來。

在迷蒙的淚光中,荀彧用右手食中二指拈起一塊雪白瑩潤的玉佩碎片,放到眼前靜靜地凝視著,過了許久才悠悠而道:“孔大夫當年說得沒錯啊!君子誌士之立身處世,須當取法如玉:沉實厚重,可謂得玉之質;清貴高華,可謂得玉之形;堅忍不拔,可謂得玉之性;持身無瑕,可謂得玉之潔;圓融明澈,可謂得玉之潤。孔大夫此番妙言高論,彧將沒齒不忘、固守終身!”

郗慮這道彈劾表一送進丞相府,曹操立刻便在當天下午召集高卿大夫、文武重臣們上朝共議此事。這一次朝會,尚書令荀彧卻耐人尋味地稱病缺席了。

諸位高卿大夫、文武重臣針對郗慮的這道彈劾表爭辯得異常激烈。國丈兼輔國將軍伏完、諫議大夫王朗、黃門侍郎楊俊、度支尚書魏諷、征西將軍馬騰等大多數大臣認為郗慮此奏言不符實,應當不予采用;吏部尚書華歆、太常董昭等少數大臣認為郗慮此奏言實相符,應當予以采用;而散騎常侍賈詡、司隸校尉鍾繇等四五個大臣卻完全保持了中立,對兩派的意見均不置可否。這次朝會一直開到深夜亥時也沒有確定一個結果出來——最後,還是賈詡建議先將孔融暫時收監入獄,待宮廷大內、丞相府、尚書台、禦史台四方共同核實他的罪行之後,再交由九卿六部百僚大會公審判決。這樣,諸位文武重臣的舌戰方才停息了下來,這場朝會終於草草收場。

而在這整個朝會過程中間,曹操一直沒有插話多言,也一直未曾有所表態。在諸位高卿大夫、文武重臣的爭執聲中,他的臉始終沉如古潭,波瀾不生。

就在宮中那場給孔融議罪的朝會開得難分難解之時,荀府後院的書房裏,天子派的密使、議郎趙彥正在向稱病在家的尚書令荀彧請示關於郗慮彈劾孔融一事的應對方略。

荀彧此刻的麵色顯得異乎尋常的疲憊與憔悴。先前外麵的人還在懷疑他此番稱病缺席而不參加朝會是在作偽保身,倘若這時那些人一睹他的真容,便知他所言非假。他真的是病了。

他有些沉痛地靜靜盯著麵前的桌幾——在朱雀池盛會上孔融無意中掉地摔碎的那塊丹鶴形玉佩的碎片,正一塊塊放在一張攤開的五彩錦帕上麵,閃爍著柔和淡雅的瑩瑩光華。

“唉……世俗之人都嗤笑孔大夫是在虎口拔牙、自尋死路、其愚無比。卻不知這人世之間,如同郗慮、華歆那般趨炎附勢之‘智’實是人人可及,而像孔大夫這般守節不移之‘愚’才是鮮有其匹!”荀彧的手指緩緩地在那一塊塊玉佩碎片上麵撫摸而過,垂目低眉,口裏喃喃地說道,“孔大夫的耿耿忠毅、磊磊勁節,堪與伯夷、叔齊一般光耀古今矣!荀某自負‘德行周備,一代完人’,亦不能及也!”

趙彥半跪在席位之上,默默垂淚,哽咽著一時說不出話來。

在迷蒙的淚光中,荀彧用右手食中二指拈起一塊雪白瑩潤的玉佩碎片,放到眼前靜靜地凝視著,過了許久才悠悠而道:“孔大夫當年說得沒錯啊!君子誌士之立身處世,須當取法如玉:沉實厚重,可謂得玉之質;清貴高華,可謂得玉之形;堅忍不拔,可謂得玉之性;持身無瑕,可謂得玉之潔;圓融明澈,可謂得玉之潤。孔大夫此番妙言高論,彧將沒齒不忘、固守終身!”

“令君大人,陛……陛下懇求您務必想出一條萬全之策,一定要救下孔大夫的性命啊!”趙彥強忍悲痛,哽聲言道。

“救下孔大夫的性命?”荀彧的目光從那塊玉佩碎片上移了開來,注視著他,深深地含淚笑了,“孔大夫一心自求殺身成仁、舍生殉國,除了他自己——誰又能救得了他?隻怕我們有心施以營救,他也是不願意的啊!”其實,他心裏一直都明鏡兒似的。孔融這樣一次又一次奮不顧身地公然頂撞曹操,就是故意想激怒曹操,讓他在失去理智的情形下貿然殺掉自己——讓自己的以身殉漢,作為最後一支射穿曹操“外尊漢室,內懷異誌”這一虛偽麵具的利箭,以期喚起更多的擁漢臣民前仆後繼地投袂奮起抗擊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