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坐收漁翁利(2 / 2)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條街上相隔不遠,有三家規模實力大致相仿的綢布店,在這條商業街上幾乎成三足鼎立之勢。正值市麵清淡,王家綢布店首先掛出了“蝕本大甩賣”的招牌,一時顧客盈門。對門的李家不甘落後,也立即減價。稍遠一點兒的周家店幾乎被王、李兩家搶走了所有的顧客,迫不得已也隻能“降價酬賓”。但不多久,王家為了和李、周兩家爭搶生意,再一次降價,李家立即效仿。一時間,王、李兩家競相壓價。周老板此時心生一計,他放出風來說自己已賠得太多了,再不能支持了,索性先關了店麵,不去爭另外兩家的生意了。這一下,王、李兩家更是非要一決雌雄不可了。他們不惜血本把價錢大降特降。果然他們的生意出奇得好,顧客不光人多買得也多,很多人都是成捆成捆地買。等到他們的店都快被掏空了,本錢大賠,他們才發現,許多顧客都是被周老板雇來的。就這樣,王、李兩家,一家倒閉,一家成了周老板的分號,落了個兩敗俱傷的結果,隻有周老板從中得了大利。

從某種意義上說,像周老板這樣坐收漁利是符合商業競爭法則的,他依靠計謀運用,而使自己避免成為王、李兩家這樣的鷸蚌,這樣的決策同樣也需要智慧。那些隻顧眼前利益、片麵地看問題的商家是不可能想到並且采用理智的觀戰之法的。

漁翁得利還有一層含義可以理解為,不需要自己動手,讓對方自己鬥去,自己隻需要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就可以了。

春秋時期,齊國有公孫無忌、田開疆、古治之三名勇士,皆萬人敵,立下許多功勞。但這三個勇士自恃功勞過人,非常傲慢狂妄,別說一般大臣,就是國君也敢頂撞。

當時晏嬰在齊國做相,對這三位很是擔心。因為他們勇武過人,但又沒有什麼頭腦,對國君也不夠忠誠,萬一受人利用教唆,則必成大患。晏嬰便與齊景公商議,要設計除掉這三人。

一日魯昭公來訪,齊景公設宴招待,晏嬰獻上一盤鮮美的大桃子。宴畢,還剩下兩個桃子,齊景公決定將這兩個桃子賞給臣子,誰功勞大就給誰。當然,這就是晏嬰的計謀。

若論功勞,自然是三勇士最大,但桃子隻有兩個,怎麼辦?三人各擺功勞,互不相讓,都要爭這份榮譽,其中兩人先吃了桃子,剩下一人自覺無顏,自殺而死,吃了桃子的兩人感到慚愧,自覺對不住朋友,自殺而亡。這樣,齊景公就去掉了心頭大患。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晏嬰巧妙地製造了矛盾,鷸蚌相爭,去除了心頭大患。

放到商業社會來看,如果企業麵臨的是一家或者多家對手,比如想將產品打入一個新的市場,需要找代理商的時候,先不用仔細地跟每家代理商談條件,隻要先充分地宣傳好自己的產品有巨大的前景和廣闊的利潤空間,給代理商們“兩個桃子”,代理商們肯定誰都不肯放棄到口的“肥肉”,自然會拚命爭取代理的資格,爭相以優厚的條件與你合作,這種競爭的結果,自然是代理商們以微薄的成本幫你的企業代理產品,要比你單獨找上門去優惠得多。先拋出去兩個桃子,你就輕鬆地獲得了整片“桃林”。

聰明人賺錢總是很輕鬆,因為他們深諳競爭法則,深諳商業世界的生存法則。有時候想要抓住一隻鶴的時候,你並不需要布下天羅地網;想要抓住一隻蚌的時候,你也不需要親自下水,你隻要動動腦筋,想出辦法來讓鶴把嘴插進蚌殼裏,那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或者你隻需要給出兩個桃子,讓超過三個以上的想吃桃子的人自己去競爭,那樣也可以獲得最大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