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遠(2 / 2)

“原來是沈兄,來我的地頭怎麼也不打聲招呼,老弟好為你接風啊。”

“沈某前些日子已經叨擾了,不好意思再麻煩朱老弟了。”

“自家兄弟還這麼客氣,見外啦。在這裏隻管提我的名號,還是很好使的。”

心思縝密的朱元璋在大笑的同時也在思考:沈萬三這次來應天開分店為什麼沒有拜見自己呢?他難道真的不需要倚靠自己做他的後台?一定有別的原因,對肯定是張士誠在作怪。

其實,朱元璋也想拉攏沈萬三來到自己身邊為自己服務,因為加上他的財富,打下江山就指日可待。

“沈兄,鹽梟張士誠隻貪圖享受,沒什麼大誌向,不會成什麼大器,來應天吧。”

沈萬三沒想到朱元璋看得這麼透徹,說心裏話,他也很佩服朱元璋,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的。但沈萬三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商人,不管靠哪棵大樹,他都不想卷入政治中,隻想穩穩當當地賺錢。

“朱老弟的好意,沈某心領了,其實,在哪裏都可以經商,都可以賺錢,沈某隻是一個商人,哪裏有利潤,沈某就會跟到哪裏。”

沈萬三模棱兩可的話,讓朱元璋心裏感到很不爽。這年頭,連拜把子兄弟都不和自己心貼心,無語了。

商場上有這樣一句話:“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用感情來做生意,或者在生意中講情感,都是要不得的,所以不能把生意和朋友二者相混淆。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親弟兄,明算賬”。因為商場看似平靜,卻險象環生;這裏是沒有硝煙的無情廝殺。人們往往麵帶微笑,卻在暗中較勁兒,鬥智鬥勇的程度不亞於真刀實槍的戰場。稍不留神,就會賠個精光,甚至把小命也搭進去了。

沈萬三曾很坦率地說:“生意歸生意,感情歸感情,兩件事不能混在一起。”所以,即使麵對兄弟,對經商沒利的事情他也不會答應。

不過,雖然說“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但生意和朋友是密不可分的。人們往往在生意中交朋友,同時在交朋友中做生意,二者相輔相成。想要既不得罪朋友,又做好生意,這需要絕對的智慧。

不過,朱元璋還是不死心,他試探地問:“如果我和張士誠打起來,你會站在哪一邊呢?”

這是個二難選擇,如果說和朱元璋站在一條線上,那麼自己蘇州城裏的家當怎麼辦?如果說和張士誠為伍,現在就得從應天滾蛋。

“怎麼會,怎麼會,好好地打什麼仗。”沈萬三搪塞著。

都說商人奸猾,朱元璋也領教了。

“沈兄,希望你不要和我為敵。”

“怎麼會,在應天我還要仰仗朱老弟照應呢。”

沈萬三專注地看著朱元璋遠去的背影,如何在朱元璋和張士誠中間遊刃有餘,這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技巧。

但不管怎麼說,因為有朱元璋的這層關係,各方麵都有人照應,所以沈萬三很順利地在應天立足,並快速發展起來。

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世上不缺少美麗,而是缺少發現。所以人們隻要用心去找,把眼光放遠,就能找到自己的財路,滿載而歸。反之,如果隻把目光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就會受到限製,成為井底之蛙,看到的隻是巴掌大的一塊天,無論在井底怎麼跳躍,都逃不出井口的限製。

坐井觀天,眼界有限;放眼天下,視野才會廣闊。商人的眼光有多遠,往往決定著他的生意能夠做多大。至今仍在投資主辦我國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的泰國正大集團總裁華人企業家謝國民,在談到自己的經營思想和策略時,也曾這樣說過:“我每天的工作中,有95%是為了未來5年、10年、20年做預先計劃。換句話說,是為未來而工作。至於那些已經試辦並有成就的事業,我會少插手,最多隻管5%的事務。”所以,一個真正的生意人,眼光要看得準、看得遠,要練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