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私營民營協會秘書長潘立生說:“浙江商人市場眼光比較獨特,現在國家能源較缺,先入為主往往意味著獲得較高的市場回報率。”
機會常常隱藏在各種信息中,所以智者總是能從信息中發現寶貴的機會,然後果斷出擊,從而贏得成功的桂冠。有人稱讚,優秀的企業家簡直就是“信息動物”,從頭到腳、從眼到腦、從鼻到耳,都對信息敏感。
王均瑤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大漁鎮人,在少年的時候就輟學投身商海,憑借著敢於創新、勤於創業的精神,從一個普通的人成長為經受市場經濟洗禮的優秀企業家。
在1998年的時候,他的家鄉溫州以很高的價格拍賣出租車的經營權。這麼高的價格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但是,在王均瑤眼裏,讓每個到溫州的人先見到“均瑤”的品牌就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更是難得的發展機會。
沒過多久,王均瑤果斷出手,以平均每輛80萬元價格拍得了百輛溫州出租車經營權。
商機稍縱即逝,如果等每個人都認同的話,就太晚了!浙商的成功有著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做生意的時候,他們總是能夠先人一步,率先抓住機會,並且果斷采取行動。對浙商而言,眼光要準、出手要快,這是經商的準則。他們覺得,如果你看著有希望,卻不敢行動,那麼結果就是機遇消失、成功無望。
一個浙江溫州的醫生到上海出差的時候,偶然間發現街上許多人總是拎著或者抱著大捆大捆的文件夾。出於奇怪,他走進一家文化用品商店了解情況。
原來,當時的上海的很多企業正在進行全麵整頓,企業原有的賬冊都要更換。想到這裏,醫生認為這就是商機。他想,如果自己能夠印製出適合每個企業或單位的管理表格、賬冊,那麼,利潤也就隨之而來了。
想到這裏,醫生當即買了幾份表格和賬冊的樣本走了。
回到老家浙江溫州後,他開始研究一套包括財務、檔案等一係列企業管理的表格,隨後他把這些表格都印刷出來,並按照上海企業名錄上麵提供的單位名稱、單位地址向這些企業進行推銷。他總共發出了幾千份征訂信,光郵寄費一項就花掉了幾千元,按照當時的經濟水平來看,這筆錢可是不少。
當他翹首企盼的時候,1000多家企業的訂單證明了他是正確的。訂單上的生產數量讓他忙活了整整兩個月,總共售出幾萬冊,直接贏利了六萬餘元。
之後,並不滿足的他把這六萬元用於擴大規模,買來了設備,成立了文教用品廠。
如今,他的企業已經從小規模的生產作坊發展成了擁有上百萬固定資產的企業,年銷售額已經超過百萬。
浙江杭州的一位企業家表示:“在這個從表麵上看來競爭殘酷、無從入手的市場,實質上並非天衣無縫,也是有機可乘、有縫可鑽,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一雙銳利的眼睛,是否有著敏銳的嗅覺,還要有果斷出擊的膽識與魄力。”
正所謂,機會無處不在,但它總是隱藏在各類條目繁雜的信息裏,誰能先人一步捕捉到,誰就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