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身後又是一聲響,那土丘已經深入地下,原先的五顯靈官廟已成了一個方圓十餘丈的大洞。無方被這聲音一震,眼前像走馬燈一般閃過了當初的情景。那時無念還是個繈褓中的棄嬰,宗真將他收養下來,自己又如何去化粥水來將他養大。雖說出家人要斷情絕欲,但無方心中,仍是將這個小師弟當成自己的兒子一般看待。他將禪杖往地上一頓,道:“師父,當年釋迦在菩提樹下得道,悟得四聖諦,八正道……”
原來《佛經》有雲,世間種種苦惱稱為“苦諦”,苦惱的緣由稱為“集諦”。若要解脫這些苦惱,便當斷絕苦惱之因,這便稱為“滅諦”。而斷絕苦惱,則需修行正道,稱為“道諦”。正道的內容,共有八項,所以名為八正道。佛祖所悟四聖諦八正道便是如此,後來佛家又分為小乘與大乘,小乘自求解脫,大乘則求渡人。密宗本屬大乘,但亦有許多偏於小乘,無方念了許多年的經書,其間種種疑義總難釋明。他也知道若一味尋求文義,那又墮入了知覺障,故一向不以為意,但此時卻突然想到,以前讀經時的種種想法紛至遝來,都在腦中盤旋,不禁一下站定。
宗真一下站定,道:“怎麼了?”
他呆呆地站著,突然深施一禮道:“師父,無方無能,今生定破不了於下乘般涅槃障了,望師父成全。”
宗真的臉仍是木無表情:“你要回去救那道士?”
無方道:“正是。師父,”
宗真抬起頭看著天空,慢慢道:“波羅夷幻形,全憑施咒人心思,千變萬化,絕難抵敵。那小道士身上有正法,也有邪術,如果他要全身而退不是難事。但你所行全是正道,隻怕反不如他能支持良久。”
無方將禪杖一頓,高聲道:“師父,您常說入魔入道,隻在一念之間,魔與道本是陰之與陽,由道入魔易,那由魔入道又怎是不可能?您要責罰師弟,隻因他偷學了外道破魔八劍,您說他墮入小術,已是離經叛道。但師弟若以邪術行正道,那邪術還是邪術麼?何況破魔八劍並非邪術,師父您如此求全責備,弟子以為不妥。”
雖然無方其實已在指責自己了,宗真卻沒有說話,兩道眉毛擰在了一處。無方越說越響亮,大聲道:“師父,《法華》中有謂:湣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合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則為大乘心。人世縱然罪孽滔天,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不論何人,隻消一生向善之心,即可成佛,若妄動無明,執著一念,這豈非也是入魔?”
他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一嘴白須也在飄動。話說完,卻覺得說得未免太過分,這般直斥師父,實在失禮已極,心中不免惴惴,不知師父會如何作答。宗真的臉仍然木無表情,也不知在想著什麼,半晌,他臉上慢慢浮起一絲笑意:“無方,一障已破,你精進了。”
無方沒想到師父會說這話,他又驚又喜,正想說什麼,卻聽得黑暗中無心發出了一聲慘呼,也不知遭到了什麼大難。他吃了一驚,叫道:“師父,我去了!”
他身形一閃,又沿來路衝去。宗真看著他的身影,低聲道:“無方,修行原非一路,多虧你幫我破了這細相現行障。”
他的臉上像是閃過一絲欣慰,但馬上又木無表情。此時月亮已圓了一半,周圍也重新亮了起來。宗真身上這領月白袈裟其實並非純白,稍帶藍色,但在月下看來,卻更是白得耀眼。抬頭望著月亮,宗真喃喃道:“人不自救,怎能救人?”也不知是對自己說還是對月亮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