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村落會集聚更多人口,一些自然村落會逐步消亡,這符合村莊演進發展規律。關鍵是要做到規劃先行,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縮減、哪些村做大,都要經過科學論證,不要頭腦發熱,不顧農民意願,強行撤並村莊,趕農民上樓。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82頁
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完善鄉村治理機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鬥堡壘作用不能削弱。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84頁
要建立和完善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各種經濟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村組織體係,使各類組織各有其位、各司其職。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85頁
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鬆,波濤洶湧也不行。要講究辯證法,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係,全麵看待社會穩定形勢,準確把握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堅持係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在具體工作中,不能簡單依靠打壓管控、硬性維穩,還要重視疏導化解、柔性維穩,注重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發動全社會一起來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城市建設和管理相輔相成,建設提供硬環境,管理增強軟實力,共同指向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快形成與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都要現代化。要健全城市管理體製,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市政設施運行管理、交通管理、環境管理、應急管理,堅持重心下移,完善社區治理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作用,積極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體係建設。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交通擁堵是“城市病”的典型表現,也是大城市發展中最難以治理的突出問題。北京要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係。對中心城區交通運輸,也要善用人性化的辦法,更加巧妙地疏解。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製創新,核心是人,隻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要深入調研治理體製問題,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要加強城市常態化管理,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狠抓城市管理頑症治理。要加強人口服務管理,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人口有序流動,控製人口總量,優化人口結構。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4年3月5日),《人民日報》2014年3月6日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係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要著力提高幹部素質,把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幹部作為重要任務,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去建設和管理城市。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4年3月5日),《人民日報》2014年3月6日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社區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天天同居民群眾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社區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憲法法律,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基層規範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培育社區居民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意識和習慣,使大家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在福建調研時的講話(2014年11月1日),《人民日報》2014年11月3日
社區工作是一門學問,要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管理鏈條,提高服務水平,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二〇一五年春節前夕赴陝西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眾時的講話(2015年2月13日-16日),《人民日報》2015年2月17日
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現在,基層社會治理體係中存在不少問題,必須通過改革加以解決。城鄉社區處於黨同群眾連接的“最後一公裏”,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要調整和完善不適應的管理體製機製,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把經常性具體服務和管理職責落下去,把人財物和權責利對稱下沉到基層,把為群眾服務的資源和力量盡量交給與老百姓最貼近的基層組織去做,增強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5日)
基層社會治理成效如何,基層幹部是決定性因素。要統籌考慮基層幹部隊伍建設,逐步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要把基層“強身”和機關“瘦身”有機結合起來,把精幹力量下沉,完善有序流動的機製,推動服務和管理力量向基層傾斜。要把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抓實抓好。要轉變思維方式,實現從管理向治理轉變,堅持係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激發基層活力,提升社區能力,形成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