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0日)
要積極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合作,支持企業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區域共建一批產學研創新實體,共同打造創新發展戰略高地。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要加大科技惠及民生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同民生緊密結合。要探索建立高效協同的創新體係,加快科技體製改革步伐,解決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裏來”、“成果如何用”的三個基本問題,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遊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
《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23日、24日)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從明末清初開始,我國科技漸漸落伍了。有的學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一百多本。是什麼時候呢?學了多長時間呢?早期大概是一六七〇年至一六八二年間,曾經連續兩年零五個月不間斷學習西學。時間不謂不早,學的不謂不多,但問題是當時雖然有人對西學感興趣,也學了不少,卻並沒有讓這些知識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什麼作用,大多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一七〇八年,清朝政府組織傳教士們繪製中國地圖,後用十年時間繪製了科學水平空前的《皇輿全覽圖》,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這樣一個重要成果長期被作為密件收藏內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對我國地理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隻是一種獵奇,隻是一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3-14頁
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症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製機製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就像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跑。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製改革,破除一切製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製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係,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4-15頁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係。我們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係,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5頁
科技體製改革要緊緊扭住“硬骨頭”攻堅克難,加快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科技體製改革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要著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製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對重大任務要有路線圖和時間表。要著力從科技體製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個方麵同步發力,改革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資源配置體製機製,完善政績考核體係和激勵政策,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解決製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關鍵問題。要著力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努力克服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麵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複等碎片化現象,避免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麵、各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係。要著力完善科技創新基礎製度,加快建立健全國家科技報告製度、創新調查製度、國家科技管理信息係統,大幅提高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水平。要著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聚焦國家戰略目標,集中資源、形成合力,突破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命脈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要著力加快完善基礎研究體製機製,把基礎前沿、關鍵共性、社會公益和戰略高技術研究作為重大基礎工程來抓,實施好國家重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加快在國際科學前沿領域搶占製高點。要著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到現代化建設整個進程和各個方麵。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5-16頁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體製機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改革。八月八日,我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麵深化改革綱要》上作了一個批示,強調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精心設計和大力推進改革,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打破各種院內院外的圍牆,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現行的經濟體製機製和經濟政策,很多是適應傳統發展方式的,有利於企業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但並不利於企業推進優化升級。要加快體製機製創新,形成新的利益軌道。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製機製創新的輪子,兩個輪子共同轉動,才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