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13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2日
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堅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瞄準國際先進知識、技術、管理經驗,以韋編三絕、懸梁刺股的毅力,以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勁頭,努力擴大知識半徑,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砥礪道德品質,掌握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已經完成學業的留學人員也要拓寬眼界和視野,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成為堪當大任、能做大事的優秀人才。
《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13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2日
科教興國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我們將秉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兼收並蓄,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推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同時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
在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時的講話(2013年10月23日),《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4日
我們搞現代化建設、抓軍事鬥爭準備,固然有經費和裝備上的問題,但最核心的問題是人才。沒有錢國家可以逐步增加投入,沒有裝備可以抓緊研製,但有了錢和裝備、沒有人才也不行。當前,部隊技術構成日益複雜、知識密集程度不斷提高,打仗講究的是一體化聯合作戰。科學技術對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影響日益深刻,沒有較高的科技素質和軍事技能,連武器裝備也操作不了,更別說能打仗、打勝仗了。
《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2013年11月5日)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著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推進體製機製改革和政策創新,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麵。
《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二〇一三年工作情況的報告〉上的批示》(2014年5月13日)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所帶來的商品流、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長江之水,擋也擋不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如果人思想禁錮、心胸封閉,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對外開放。因此,對外開放要著眼於人、著力於人,推動人們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識上、技術上走向開放,通過學習和應用世界先進知識和技術,進而不斷把整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同外國專家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5月22日),《人民日報》2014年5月24日
中華民族曆來具有尚賢愛才的優良傳統。現在,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養國內創新人才的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引進國外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熱忱歡迎外國專家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要積極營造尊重、關心、支持外國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讓各路高賢大展其長。
在同外國專家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5月22日),《人民日報》2014年5月24日
外國專家主管部門要繼續完善外國人才引進體製機製,切實保護知識產權,保障外國人才合法權益,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人才給予表彰獎勵,讓有誌於來華發展的外國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要遵循國際人才流動規律,更好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使外國人才的專長和中國發展的需要緊密契合,為外國專家施展才能、實現事業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
在同外國專家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5月22日),《人民日報》2014年5月24日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培養集聚人才,要有識才的眼光、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製機製,創造人盡其才的政策環境。要發揮好現有人才作用,同時攬四方之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條件建設,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機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23日、24日)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尊重人才,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這是《詩經·大雅·文王》中的話,說的是周文王尊賢禮士,賢才濟濟,所以國勢強盛。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我國是一個人力資源大國,也是一個智力資源大國,我國十三億多人大腦中蘊藏的智慧資源是最可寶貴的。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麵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