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招(3 / 3)

《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013年11月9日),《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五年來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1月12日)

全麵深化改革,關係黨和人民事業前途命運,關係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都要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1月12日)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給黨和國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給事業前進增添強大動力,黨和人民事業就是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進的,就是在改革從試點向推廣拓展、從局部向全局推進中不斷發展的。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麵。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1月12日)

三十五年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麵向未來,要破解發展中麵臨的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麵的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1月12日)

縱觀世界,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浩浩蕩蕩的曆史潮流,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領導我們這樣前無古人、世所罕見的偉大事業,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我們既不能因為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得到的讚揚而驕傲自滿,更不能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睡大覺。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1月12日)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麵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的。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日)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的事業崇高而神聖,我們的責任重大而光榮。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離開改革開放,也沒有中國的明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麵深化改革的新號角。我們要不斷深化對改革開放規律性的認識,勇於攻堅克難,敢於迎難而上,堅決破除各方麵體製機製弊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前景。

《在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

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至今已經三十五年多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還要繼續前進。我們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當前,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更加激烈,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我們認為,中國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從根本上還要靠改革開放。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前行,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的答問(2014年2月7日),《人民日報》2014年2月9日

我們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強調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前行,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我們強調,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

《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2014年4月1日),《人民日報》2014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