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房地產的暴利時代,可我隻是想賺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三年後你們就可以買下一套本城核心地段的房子!
這是2004年,房地產業正風生水起,走到哪裏都能聽見有人在談論一路飆紅的樓市。房地產就像一塊誘惑的巨大蛋糕,人人都想分而羹之。
拿到吉家地產的Offer時,我差點沒在宿舍裏激動得跳起來。誰都知道吉家地產是全城最大的房產公司,光分店就有55家,而每天光二手房和租賃房屋成交率更是高達90%!傳聞有個師姐進去工作不到兩年就買了套房子,而同時期的其他同學卻連存款都還隻是奢望!
第一天的培訓課上,我一絲不苟地做筆記,同進來的一共13個夥伴,是主管從150個應聘者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麵目精幹的主管語氣激昂地用馬克筆在白板上給我們畫提成圖:假設每個人一個月做成三筆業務,而每筆業務的提成是3%,那麼第一個月你們可能拿到的提成是賣出去房子的10%,按照階梯倍數提成法,第二個月你們拿到的提成就會是20%,第三個月則是30%……以此類推,隻要好好努力,三年後你們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套位於本城核心地段屬於自己的房子!
望著白板上那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和結果,我的嘴巴都快合不攏!而我身後的窗外正矗立著一棟棟高樓大廈,它們無一不造型時尚價格昂貴,它們仿佛是這個城市最意象的符號,冰冷又高傲地等待人們來征服,或者被征服。
這是房地產暴利的時代,可我隻是想賺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這個要求,應該不是很難。
一個星期培訓期後,13個人又被淘汰了8個,最後一天培訓結束時,主管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微笑著對最後剩下來的5個人說:“恭喜你們順利過關,歡迎進入淘金地!”
態度若十二分認真,說不定就會為自己爭取到哪怕隻有1%的可能。
大學四年的最佳辯手,三年演講比賽一等獎,我對自己有足夠信心。賣房子嘛,不過是動嘴皮比耐力,對我來說這簡直太小兒科了。
我甚至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5個人中第一個簽下單子的人,讓主管看看我的實力!
那年冬天,如果你不幸也生活在逼仄陰冷的B城,不知你是否看過一個女孩總是穿梭在各大樓盤或小區裏端著一本筆記本仰著頭數樓層,那姑娘的姿勢挺傻,還因為仰頭太久扭傷了脖子而呆呆地坐在小區幹枯的樹下看了一個小時的流雲。
熟悉公司名錄下所有樓盤的情況是新人售房第一課。雖然A樓和B樓在記事本上看起來隻是兩個名詞,但很有可能地理位置卻是白天和夜晚。我穿著公司體麵的製服和高跟鞋,腳後跟貼了三張創可貼卻還是疼得鑽心。
但我幹勁十足,並不覺累,每日上下班我都在大腦裏構思著如何開單拿到第一筆提成。我也知道開始很多人打電話或者看房子都隻是試探而已,但態度若十二分認真,說不定就會化無為有,為自己爭取到哪怕隻有1%的可能。
可客戶們似乎總是比我想象的要挑剔。東城的那套房夠大,王小姐卻嫌價位不合適;朝陽的房子物廉價美,李先生又覺得遠了;西城的房子不遠不近,陳太太表示要貨比三家才放心。回訪電話裏每個人都好像誠意十足,但每個答案都模棱兩可。零下三度的隆冬,我坐公車從城市的西邊跑到東邊帶客戶看房子,客戶看完房子點點頭,禮貌又客氣地和我道別,再打電話卻無人接聽。
一個月後,同來的5人中已有兩人簽成第一筆單子,主管在例會上大大誇獎了兩人一番,順帶著,含沙射影地指出,公司不需要視覺價值的花瓶,希望所有員工不要光簡曆上寫著好看,要讓公司看到你的實際價值!
其實我們圖的,不就是一個能裝下喜怒哀樂的房子嗎?
我委屈極了,一個人跑去廁所偷偷地大哭了一場。捫心自問,我不努力不認真嗎?我沒能力嗎?可我怎麼就成了那隻徒有視覺價值沒有實際價值的花瓶?
我不服氣,比以往還要拚命賣力。第二個月,在耐心回答了128個電話帶客戶看了19個房子後,終於有人看上我推薦的房子。三室一廳,位於三環,一萬三一平米的老房子,剛剛精裝修過,我向他擔保根本不可能有第二家地產公司再開出這樣比市價還要低3000的價格來。
簽約定在周末,周圍好幾個同事知道我快“開單”,紛紛恭喜我,其中一個老員工拍著我的肩膀說:“小吳你還真走運啊!聽說那幢樓半年後就要拆了所以一直是公司的滯銷貨,沒想到竟給你誤打誤撞地賣了!”
我的頭腦“嗡”的一聲,血液全湧上頭!怪不得公司開這樣低的價格,原來是有這層貓膩在其中!
推開主管辦公室門的時候,我理直氣壯,沒有半分猶豫,我對著主管義正詞嚴:一百多萬的房子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需要省吃儉用多少年才負擔得起?這樣的房子和人家簽約,不是擺明了坑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