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學習俞敏洪,早給跳槽做準備(1 / 1)

如果你未來的取向就是想要教學,因為不管是對外漢語還是對內漢語都是教學工作,那你找的工作方向一定是跟教育相關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你做什麼都行。--俞敏洪俞敏洪曾經對教學這個工作,作了這樣的講解,就是如果一個人將來想教學,就可以進入這個領域,甚至可以進入新東方,哪怕不直接和教學相關都沒有關係,可以做市場、做人力資源、做後勤、做行政、做教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在學校的範圍內,你做任何一項工作都跟教學最後是掛鉤的。通過做這個工作你就觀察整個的機構是怎麼運行的,還會有很多時候學會接觸在這個領域中所幹的比較出色的那些人。通過這樣的學習,觀察他們是怎麼幹得出色的,最後就可以倒過來,能夠使自己得到那份工作。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實際上職場人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行業,才能為跳槽作準備。在俞敏洪的人生經曆中正是如此,他曾經總結,如果當年從北大直接出來幹新東方肯定是幹不成的,因為那時的他一點辦培訓機構的經驗都沒有。

值得學習的是,俞敏洪在北大出來以前,他就已經在培訓機構工作了,在北大出來以後他還用了兩年時間繼續在其他培訓機構工作。當時很多老師都是教完課了,背著書包就回家了;還有的老師,感覺自己非常受學生歡迎,就執著於讓校長給自己加薪。俞敏洪當時從來都不要求加薪,也不去跟校長誇耀自己的成績有多好,學生是如何喜歡他的。俞敏洪對校長說:“我來幫你做別的事情。”當時的他甚至做了很多額外的工作,從學生管理到後勤行政,俞敏洪都非常“上心”,甚至包括開複印機給學生複印資料的活他都幹。為什麼這麼做呢?其實意義巨大,通過了解整個培訓機構的運作方式,俞敏洪就能分析出成功在什麼地方,失敗在什麼地方。俞敏洪曾經分析有的培訓機構千篇一律都會敗掉的原因,他總結這些培訓機構處理問題的方式肯定有問題。

比如有的培訓機構,學生交了學費堅決不退,老師上課上得再差,學生不滿意,學校也置之不理;有的培訓機構,老師教得特別好,也不給獎金;還有的培訓機構跟老師說好了這堂課給你100元,最後上完課隻給80元。這些行為,俞敏洪都看在了眼裏,記在了心上。後來他就知道,如果自己出來幹的話,隻要避免這些毛病,隻要把老師的教學水平再提高一步,肯定就能做成了。果然,他出來做新東方時,就把那些弊病給屏蔽掉了,新東方就做起來了。這給跳槽的人一個很好的提醒,那就是在你的原行業裏盡量多地為自己跳槽作準備。從另一個方麵也說明了,跳槽的人輕易不要嚐試自己不熟悉的產品和行業。因為你很難有時間重新學過,對產品的不熟悉,可能會給新公司潛在的競爭對手以打擊你的借口,更有可能在企業發展不順的時候,成為承擔過錯的替罪羊,你的職位也可能被重新洗牌。陸小南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一家美國的藥品公司做助理,她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帶著這種自信,3年後她跳槽到一家生物科技企業擔任總經理助理。

小南心想,3年多的工作經驗已經成為自己最好的支撐了,雖然是跨領域跳槽,但是以前做藥品助理的時候,在生物科技方麵也著實花了不少心思,每天都學習相關知識,打下了一定基礎。到新職位的第一個月,陸小南憑著很強的適應性很快與周圍同事關係熟絡起來,對總經理的一些習慣也開始私下留心。到了第二個月,總經理對陸小南十分滿意。可是,正當陸小南以為一切非常順利的時候,在事情細節的處理上,她發現了自己能力的欠缺,她逐漸地感覺到,有很多她自以為遊刃有餘可以應付的事情,實際做的時候並不那麼簡單。而很多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專業知識欠缺造成的。這時,她才後悔自己原來並沒有做足跳來這裏的準備,應該在此前,認真估計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不能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曾經的她渴望轉型是正常的,但是並不是所有領域都能為陸小南下一個發展目標提供機會和空間。陸小南在先前的位置上做得很成功,說明她的個性適合此類職位。但是崗位的轉換,她忽視了自己客觀存在的不足,而是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已經有了很多準備,為了轉型而轉型,忽略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導致她遠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