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頻繁被老板“炒魷魚”,不利自己發展(1 / 1)

不斷地更換工作表明這個人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浮躁,不能沉靜下來安心做事;第二是缺乏目標與規劃,不是為了長久的職業發展而紮實做事。--俞敏洪俞敏洪曾經給新東方員工講過一堂課--“能力、工作和發展”。非常可貴的是,俞敏洪站在員工的角度,給大家講述如何開展工作,如何麵對自己手頭的這份工作,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和為人處世的原則。任何人的工作都難免會遇到問題,有的人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有方法解決,有的人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想跳槽,在俞敏洪看來:你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都有可能遇到工作職責不明確的問題,那麼,導致這種困惑的原因是什麼呢,可能是老板對你的分工不明確,或者是盡管你知道了工作職責範圍,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主動把工作做完,這也是個麻煩事。如果這兩個麻煩並存,那麼職場之路就意味著走到了狹窄的小路。所以每個職場人在接受老板分配的工作時,你首先要明確在這個位置上到底應該幹什麼,然後努力地克服困難圓滿地完成工作。能否主動地圓滿完成工作,是一個人在自己的本職工作崗位上能否做得長久的重要標誌。

在這裏,我們尤其要強調的一點是,俞敏洪不大喜歡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凡是到新東方應聘的人,隻要被發現已經在一年之內更換了好幾份工作,通常情況下新東方不會予以錄用。俞敏洪對此的解釋是:職業生涯要保持穩定地上升,在一個機構中長時間工作,永遠比不斷地跳槽要好。俞敏洪說:在一個機構裏相對長久地工作下去,不斷地積累經驗,對於個體的進步、機構的成長都是有好處的。所以,跳槽是可以的,但是頻繁跳槽就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過於頻繁地變換工作,會浪費不少時間在適應新環境、融入新團隊中,而且不利於積累工作經驗,容易失去發展的重大機會。實際上,經常被老板“炒魷魚”的人,往往不是真正懂得跳槽智慧的人,因為真正會跳槽的人,能夠以敏銳眼光迅速出擊,用最少的跳槽成本贏得長久的發展機會。

範偉東工作三年了,三年跳了三次槽,平均一年一次。很多人都認為,像這樣的跳槽高手,經過多次跳槽應該非常有“跳槽經驗”了,也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誰知範偉東心裏苦惱的正是,跳槽變成了習慣,頻繁跳槽讓他越跳越苦。範偉東大學讀的是會計專業,畢業後範偉東很幸運地找到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開始的時候他非常興奮,覺得憑著自己過硬的專業技能,一定能夠順利展開工作,但是令他非常失望的是,他學到的很多知識都派不上用場,他感覺自己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公司,範偉東做的是最簡單、最基礎的工作,一些核心工作根本就碰不到,不到半年,範偉東就憤而離去,迫不及待地跳了槽。範偉東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國有企業做經理助理。

工作才一個多月範偉東就對這份工作失望透頂,枯燥而瑣碎的工作讓他覺得毫無新鮮感,每天渾渾噩噩地上下班,麵對一摞摞的文件過得苦不堪言。而且他根本適應不了所謂“辦公室政治”,他發現自己總是在不經意間就觸碰到了“雷區”,於是這份工作也沒有止住他跳槽的腳步。第三份工作,範偉東設想得非常好。他覺得銷售的工作不錯,既可以鍛煉口才,還可以拓寬人脈。但是,踏入銷售行業,範偉東才發現銷售的工作太殘酷了,而且也並不適合自己,不懂銷售的他不僅攬不到客戶,更是到處碰壁。一邊是業績的壓力,一邊還要看老板的臉色,而沒有業績的他向領導反映的意見和建議也得不到重視。於是不到一個月,範偉東又辭職了。往後一年多的時間,幾乎每月換一份工作。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第一份工作的那家公司由於某些原因迅速發展壯大,與自己當時搞財務的同事都已進入領導層,月收入近萬元。再想想自己,工作越換越差,月薪也從開始的5000元到最後的不足3000元。這時他才意識到,頻繁跳槽最終可能害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