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遊滴瀝之三(2 / 2)

在這寺門前的華嚴台——也不知是不是——上,向西南瞭望開去,已經可以看得見群峰的俯伏,與江流的繚繞了;但走過石門,再升上一段,到了山頭突出的朱子讀書台去一看,眼界更要寬大,視野更要遼闊。我以為在鼓山上的眺望之處,當以此為第一;原因是在它的並不像屴峰的那麼高峻,去去很容易,而所**見的田野河流山峰城市,卻都可以在這裏看得明明白白。

我的第二次上鼓山,是於黃昏前去,翌日早晨下來的;下山之先,也攀上了這一處朱夫子讀書的地方。同遊的人,催我下山,催了好幾次,我還有點兒依依難舍,不忍馬上離去此二丈見方的一塊高台。坐上了山轎,也還回頭轉望了好幾次,望得望不見了,才嗡嗡念著,念出了這麼的幾句山歌:

夜宿湧泉雲霧窟,朝登朱子讀書台,

怪他活潑源頭水,一喝千年竟不回。

實在也真奇怪,靈源洞喝水岩前後左右的那些高深的絕澗裏,竟一點兒流水也沒有,我去的兩次,並且還都是在大雨之後,經過不久的時候哩。

鼓山的最高峰名屴峰或名大頂峰、卓頂峰,狀如覆釜,時有雲遮;是看日出、看琉球海島的勝地,我不曾去。大頂峰北下,是浴鳳池;據說樵者常見五色雀群,飲浴於此。池之南,有石門砑立;應真台、祖師岩、湧泉竇、甘露鬆、白猿峽、香爐峰,都在石門之右。浴鳳池右下,走過數峰,達海音洞,洞口寬大,有好幾張席子好鋪;其中深不可測,時聞海音,所以有此名稱。白雲洞,在海音洞下,由黃坑而登,隻有一裏多的山路,險巇峻崤,巨石如棋散置路上。聽老遊的人說來,鼓山洞窟,當以白雲洞為第一;但這些地方,我都還不曾親到,所以誇大的話,也不敢說;遲早,總再想去一趟的,現在暫且擱起在一旁吧。此外的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獅子峰、缽盂峰,……峰……岩之類,名目雖則眾多,但由老於遊山者看來,大約總是大同小異的東西,寫也寫不得許多;記鼓山的文字,想在此終結了,此外隻抄一點古人遊鼓山的詩在下麵,以潤澤潤澤我這一篇幹燥的記事。

靈源洞

五代釋神晏國師

何事最堪依,岩中獨坐時,

路險人難到,巒高鳥不飛。

白雲常滿洞,論劫未層虧,

不話曹溪旨,焉幹道者機。

鼓山

宋蔡襄仙遊人知福州

郡樓瞻東方,嵐光瑩人目,

乘舟逐早潮,十裏登南麓。

雲深翳前路,樹暗迷幽穀,

朝雞亂木魚,晏日明金屋。

靈泉注石寶,清吹如篁竹,

飛毫劃峭壁,勢力忽驚觸。

捫蘿擠上峰,太空延眺矚,

孤青浮海山,長白掛天瀑。

況逢肥遁人,素尚自幽獨,

西景複向城,淹留未雲足。

重遊鼓山山有元公亭

宋元絳錢塘人知福州

誰書吾姓揭亭顏,棟宇飛騰氣勢完,

穀口秋風吹鬢發,海東朝日上蘭幹。

地高頓覺群山小,天近須知寬,

三到岩扉殊不厭,異時長向畫圖看。

遊鼓山淳祐辛酉立秋後一日

釋癡絕

野徑斜連石澗旁,草根呢呢語寒螿,

郊原經雨多秋意,庭院無人自夕陽。

風卷暮雲歸碧嶂,葉隨野水入寒塘,

數家籬落楓林外,枳殼垂青菊綻黃。

——刻大頂峰

登屴峰

元黃鎮成邵武人

屴峰高萬丈梯,上方高與白雲齊,

青山盡處海門闊,紅日上來天宇低。

喝水無人空晏坐,磨崖有客漫留題,

飄然欲禦長風去,一笑何煩過虎溪。

寒食與傅子登鼓山

明鄭善夫

絕頂天風雲亂飛,海門高浪拍春衣,

霸圖王氣東南盡,堯韭秦花天漢稀。

此地賞心惟汝共,萬方愁目欲何依,

要知寒食山中意,萍梗江湖幾是非。

大頂峰

陳學麟

絕高歌,天空見海多,

不知登泰岱,俯視更如何。

宿鼓山慶曆丙戌秋

宋邵去華

玉磐聲流夜闃寥,天風吹送海門濤,

鶴來鬆頂雲歸後,人倚欄杆月正高。

——刻靈源洞

(以上自黃任輯《鼓山誌》中抄出)

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

原載一九三六年四月十六日《宇宙風》半月刊第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