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娘子幾步過去,蹲在兒子麵前給他擦了擦小臉,見他身上滿是汙泥,胸口上還有幾個小小的腳印,一看就是被別的孩子給欺負了,馮娘子連忙問道:“小寶,是誰欺負你?快跟娘說!”

馮小寶哭著道:“娘,是隔壁的李二狗子和他的跟班!”

馮娘子有些生氣,“這些孩子,怎麼能隨便欺負人呢!”她拉著馮小寶往隔壁走,說道:“娘帶你去討回公道!”

馮娘子自覺是占理的一邊,她家兒子被人給欺負了,她帶著兒子上門去說理總歸是沒錯的,奈何那家人十分護犢子,就是不肯承認李二狗子帶著人欺負了她家小寶。不止如此,那李二狗子還帶著一幫孩子再旁邊囂張地扮鬼臉,被馮娘子瞪了一眼後竟還敢朝著他們扔石頭!

“你們瞧瞧!有大人在都敢這麼囂張,說他沒欺負小寶誰信啊!”

馮娘子這話剛落下,那家人還沒反應,李二狗子便叫囂道:“俺爹娘說了,你們是逃難來的吳國人,不是我們李家村的人!你們滾出我們李家村!”

旁邊幾個孩子跟著附和,“滾出我們李家村!”

那家大人就站在旁邊冷眼看著,明顯也是這個意思。馮小寶害怕地往他娘身後縮了縮,哭得更大聲了。

馮娘子又氣又急,忍不住去捉李二狗子的手,想叫他給自家孩子道歉,還沒碰到呢,就被那家婦人狠狠推了一把,跌坐在地上。

“好不要臉!小孩子間打鬧玩耍罷了,大白天的她竟然要打我家孩子,鄉親們可得來評評理啊!我早就說了,這些吳國人跟咱們村就不是一路的!”

這處熱熱鬧鬧的,吸引了不少人來圍觀。大多是站在李家那一邊的,而跟馮娘子一起被分到這李家村的吳國人,聽到動靜也都趕了過來,幫忙扶起馮娘子,同他們說理。

誰知人越多,這事兒就越攪合不清!眾人說著說著,言辭激烈起來,竟還有人動起了手。

這下子可就亂套了,馮娘子一邊護住自家嗚嗚大哭的孩子,一邊勸說鄉親們不要打起來,男人們的相互唾罵聲,婦人尖細的聲音,和孩子的哭聲等等混在一處,遠遠傳了開去。

剛巧今個兒縣令大人下來巡查,李家村的村長正殷勤地領著縣令大人往裏走,打算讓縣令大人看看自己的業績呢,結果兩人才進村走了幾步,遠遠就瞧見田地旁一群人打了起來。

村長的冷汗一下就下來了,立刻上前大聲斥責道:“住手!統統住手!縣令大人來了!”

一句“縣令大人”頓時讓眾人清醒了過來。

不久後,新任的趙縣令被人恭恭敬敬地請到村長家堂屋中坐下,方才打起來的那些人則一個個蔫頭耷腦地站著。

這位趙縣令是幾個月前才上任的,他便是當時和李數一起入了殿試的那名貢士。當時他太過緊張,殿試的成績不高,好在也得了個進士出身,別個兒年歲上了三十的進士都能取得一位美嬌娘,他卻沒人看得上,不過他也並不感到沮喪,能考中進士,已經叫他欣喜若狂了。

跟李數這樣隻是外放出去曆練一年就被召回京城的人不同,趙縣令估摸自己要在這個位置上再坐兩年,才能得到晉升的機會。他第一次當官,但辦事勤勤懇懇,三五不時就下來巡查,今個兒剛好巡到了李家村,沒想到遇到了這個事兒。

他了解了前因後果後,就命李二狗子和那幾個孩子給馮小寶道歉,又將打起來的人各罰了兩棍子,在縣令這樣的大人物跟前,這些村民不敢撒謊更不敢敷衍,一一照辦。

待村民的情緒都穩定下來,趙縣令便道:“陛下下令,但凡是加入我齊國籍者,不論他從前是什麼身份,現在都是我齊國人,你們不可再借此搬弄是非。”這句話是對那些挑事的人也是對整個李家村說的。話畢,他看向馮娘子等人,說道:“上頭已經下令,但凡入了齊國籍,日後就須得著齊國服、說齊國話,再過兩天,本官就命人將告示貼出來,你們既然已經是齊國人,日後就不要再著吳國服飾了。”

馮娘子等人羞愧地垂下了頭。

又過了幾日,馮易從軍伍中回來,手裏提著兩包糖鹽,還有五斤米麵。

馮娘子見他回來高興,卻又歎了口氣,道:“你買米麵也就罷了,買那包糖作甚?糖多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