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則露出了震驚之色,他沒有想到新任陳皇竟然如此傻逼。暗部散布那些流言,為的是挑動陳國諸王之間的矛盾,好給那幾個擁兵自重的王爺爭權奪利的借口,可他沒有想到,新任陳皇竟然還真信了。

封元道:“陳皇還不滿十三歲,他或許聰明,但疑心過重,比起他父親托付的狄傾,他顯然更信任平沙王那位親叔叔。”

原本,狄傾在陳皇駕崩之後,迅速扶陳太子上位,數月來兢兢業業,為陳太子掃除了不少障礙,若是陳太子信任狄傾,再等多幾年,等他成年以後,狄傾幫他掃除了國中那些不安分的勢力,陳國自然能慢慢恢複生機。但是偏偏,陳太子聽信了流言,又有平沙王在旁挑撥是非,就這麼將自己最大的助力給除去了。

皇帝陛下想起之前他用默下的名單讓封元去打探消息,結果那些他印象中有名字的賢臣良將早就已經去了陳國,他為此可惜了許久。想起狄傾頗也有些才能,便問道:“此人可能拉攏到咱們齊國來?”

封元搖頭,道:“狄傾此人極重情義,齊國害死了先陳皇,他寧願引頸就戮也絕不會投我齊國。此人謀略與領兵的才能頗佳,但又有些優柔寡斷,前任陳皇死後,他的性子變了些,此番遭新任陳皇背叛,對新陳皇已心灰意冷,應當會選另一名皇子輔佐。”

封元猜的沒錯,狄傾雖然被新任陳皇算計,但他從小跟著前任陳皇長大,又出身陳國宗室,即便心中對新陳皇失望透頂,也絕不願意投向齊國。

被新任陳皇和平沙王算計後,狄傾手下損兵折將,跟著他逃出來的隻有上千人馬,心腹勸他,如今陳國內局勢一片混亂,太子雖然已經登基,但並不受除平沙王以外的諸王承認,也已經有其他親王自立門戶和新皇打擂台,狄傾也出身宗室,不如回到封地,積蓄力量後反了新皇,自行稱帝。反正也是新皇不義在先。

狄傾卻沒同意,他不會搶這曾經屬於先皇的江山。想到去世的先皇,狄傾心裏又湧起一陣怒火與悲哀,若是先皇沒有被毒害,若是先皇能再教養太子幾年,太子也不至於受人蒙蔽挑唆。

但事已至此,追憶往昔已沒有任何用處,狄傾整頓了兵馬之後,就潛回了自己的封地,在這期間,他又遭到幾波新皇派來的兵馬追殺,每擊殺掉一波伏兵,狄傾心裏的血就越冷,直到他回到封地時,身邊的手下已經隻剩下十幾人。

等齊國這邊再一次收到狄傾的消息時,已經是次年春天。

狄傾果然如封元之前猜測的那般,招兵買馬後扶持了一位年紀才四五歲的皇子,陳國那片完整的土地上,在這短短一年裏,硬生生分裂出四個國家來,戰火不息,烏煙瘴氣,又有災民起義自立,再也不負當年的風光。

若是前任陳皇沒死,絕不可能會是這種局麵。

皇帝陛下則露出了震驚之色,他沒有想到新任陳皇竟然如此傻逼。暗部散布那些流言,為的是挑動陳國諸王之間的矛盾,好給那幾個擁兵自重的王爺爭權奪利的借口,可他沒有想到,新任陳皇竟然還真信了。

封元道:“陳皇還不滿十三歲,他或許聰明,但疑心過重,比起他父親托付的狄傾,他顯然更信任平沙王那位親叔叔。”

原本,狄傾在陳皇駕崩之後,迅速扶陳太子上位,數月來兢兢業業,為陳太子掃除了不少障礙,若是陳太子信任狄傾,再等多幾年,等他成年以後,狄傾幫他掃除了國中那些不安分的勢力,陳國自然能慢慢恢複生機。但是偏偏,陳太子聽信了流言,又有平沙王在旁挑撥是非,就這麼將自己最大的助力給除去了。

皇帝陛下想起之前他用默下的名單讓封元去打探消息,結果那些他印象中有名字的賢臣良將早就已經去了陳國,他為此可惜了許久。想起狄傾頗也有些才能,便問道:“此人可能拉攏到咱們齊國來?”

封元搖頭,道:“狄傾此人極重情義,齊國害死了先陳皇,他寧願引頸就戮也絕不會投我齊國。此人謀略與領兵的才能頗佳,但又有些優柔寡斷,前任陳皇死後,他的性子變了些,此番遭新任陳皇背叛,對新陳皇已心灰意冷,應當會選另一名皇子輔佐。”

封元猜的沒錯,狄傾雖然被新任陳皇算計,但他從小跟著前任陳皇長大,又出身陳國宗室,即便心中對新陳皇失望透頂,也絕不願意投向齊國。

被新任陳皇和平沙王算計後,狄傾手下損兵折將,跟著他逃出來的隻有上千人馬,心腹勸他,如今陳國內局勢一片混亂,太子雖然已經登基,但並不受除平沙王以外的諸王承認,也已經有其他親王自立門戶和新皇打擂台,狄傾也出身宗室,不如回到封地,積蓄力量後反了新皇,自行稱帝。反正也是新皇不義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