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進山(1 / 2)

秋收一過,農人們都比較閑了,今年收成不錯,家家戶戶看著家裏堆積的糧食,都眉開眼笑。而耿秋和阿昊則開始收帳。早前,他們用一些獵物和大夥兒換的糧食,現在可以兌現了。所以陸陸續續有人往他們家送東西,他們家裏很快也積讚了一些各種各樣的糧食。

也有一些家不是用糧食換的。比如:阿竹家給他做的竹床,原本他是希望夏天就能用到的,但人家來不及給他家做,就拿了一張舊的先給他們用著,現在可以給他做新竹床了。按照耿秋的要求,得一米五左右寬,而不是象普通的一米二寬。寬大一點,夏天躺著舒服些。特別是家裏有個小孩子,別看他個子小,但占的地方卻不少呢。另外,象籃子篩子,曬席,睡席,竹簾,簸箕等也需要,竹筐也要一對。所以竹編器需要的都很多。而他們家現在隻有幾隻簍子,兩隻小籃子。他需要不少竹子,才能編出這麼多東西來。好在他們家屋後堆著的一堆竹子已經幹了,正好合適編東西,就大半給阿竹家拉過去了。

耿秋還要蓋間草棚子給騾子住,所以還得上山砍竹子,又請了阿清和一些鄉親幫著搭建草棚,就是用竹子搭出框架,再加上草頂,四周再加上蘆葦和草抹上黃泥巴,等黃泥巴幹後,牆壁就比較結實,也不透風了。這樣搭建的草棚子,保暖性好,而且也能用兩三年。

騾子可是他家的大功臣,也是最值錢的家當,一定得給它們弄個好窩。這個靠近茅廁的草棚子搭建的很大,一半給騾子住,一半裝柴禾,他們一直在慢慢積讚柴禾,冬天需要大量的柴禾燒飯取暖。

這裏的冬天會很冷,還會下雪,估計零下的日子有兩三個月,很多時候家裏還得烤火,沒柴禾可就麻煩了。所以趁著現在上山砍柴的人少,他們弄回不少的粗樹枝,當然就連樹葉枯草也不放過,他們家不象別人家有收莊稼,有桔杆,小麥杆,豆杆什麼的,所有柴草全靠外出打回來。

秋天天氣稍冷,阿昊開始熱衷於進山打獵了,第一次帶著騾子進了一趟深山,一去一回花了五天時間。去的時候,耿秋特意煎了十幾張粗麵菜餅子,讓他揣在身上。第一個晚上耿秋擔心的都睡不著,因為這天氣在山裏過夜是非常冷的,而且獨自一個人有什麼事情,也沒個幫手。越是越想著,越是擔心,耿秋十分後悔讓他一個人去,自己應該陪著一起去的。

可當時阿昊反對說:“難道我們還帶著阿牛一起去打獵。總得留下一個人在家帶阿牛。”耿秋想著他這話也對,阿牛白天是呆在阿清家,可是晚上是一定要回家的。總不能讓孩子成天成夜的呆在另人家裏,那象個什麼話,而且阿牛長這麼大,晚上從未曾離開過他們,所以當時耿秋妥協了。現在睡在床上,身邊少了一個,耿秋越想越睡不著。

雖然在大家眼裏他倆是一對,可是耿秋和阿昊同床共枕了幾個月,關係卻清白的很,真是純粹的睡覺。耿秋雖然喜歡男人,而且阿昊也把他當作自己的男人,可耿秋心裏總是有道坎,總覺得阿昊是把他當成別人的替身,並且他自己一開始也隻是和阿昊一齊過日子,並沒有真正的把他當作是伴侶。畢竟他們的關係不是從戀愛開始的,而是一見麵就成了一對。所以倆人一直沒有發生那種關係,而阿昊在這方麵卻相當沒需求,也許是因為他產後有些失調,也許是因為他懷孕的時候受過傷,反正他也沒象耿秋求過歡。大家相安無事,兩人天天睡在一起,就是真正的睡覺而已。

在耿秋心裏以前一直都沒想過他們究竟是什麼關係,也因為一直在為生計忙碌著,沒空想那麼多。現在阿昊不在家,他總覺得少了什麼,心裏空落落,做什麼都不得勁。他現在總算明白了,其實在這段時間的相依為命當中,他對阿昊的感情已然變了,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他們真正的親密起來,也許阿昊都不知道,在某些方麵來說阿昊很遲鈍。耿秋在家裏苦熬了幾夜,就在他急得不行時,阿昊回來了。這回阿昊的收獲真不少。十多隻肥肥的山雞,五隻兔子,半簍子野果和野雞蛋等野珍,外加一頭百來斤的野豬。

阿昊帶著這麼多東西回來,村子裏沸騰了。大家都圍在他家門口,耿秋和阿昊商量了一下,決定把獵物換一大半給村民,當然都是用糧食換,有的給麥子,有的給豆子,有的給玉米,有的給高粱,反正隻要是吃的東西他都要,價格也公道。所以村民們動作很快,你三斤,他五斤的,一頭野豬,一下子就剩不多少了,野雞和兔子也隻各剩下二隻,耿秋不肯換了,他們得留下來自己吃。十來斤豬肉,兩隻前腿,一扇排骨,再加兩隻雞兩隻兔子,也夠他們吃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