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力(1 / 2)

兩個人連續挖地半個多月了,耿秋圈出來的那塊地上的草已經全部割幹淨了,這些草他們每天回家時也全部都帶回去了,就丟在屋後的空地上曬著,當柴燒也行,以後留著蓋屋頂也行,反正在這裏連草也是有用處的。但挖地的進度卻很慢,實在是太難挖了,因為草根很深,想要清理幹淨很難,而且得把所有的地麵全部翻過來,仔細的清理幹淨草根,要不然草馬上又生根發芽了。

“累死了,這活幾時才能幹完?”阿昊扔掉手中的鐵鍬,跑到邊上,提著茶壺倒了一碗茶水,咕咕冬冬的喝完,一屁股坐下,再也不肯動了。他覺得這種活,可比他跑到深山打獵還累呢。

“要是有牛耕田就好了。”耿秋也累了,天天幹這種臉朝黑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不僅隻是身體長結實了,露在外麵的皮膚更是變成了黑炭,那雙手腳更是變得粗糙了很多,就連阿昊也是一樣的。兩個人現在的樣子,真是變得和鄉民們差不了多少了。

因為泥地裏是濕的,有的地方甚至還有一點積水,根本就不能穿鞋子,所以他和阿昊都是赤著腳在幹活。其實現在天熱,村子裏大多數人也都是打著赤腳,誰讓大家窮呢,鞋子也得省著穿。而且大部分人也適應光腳板的生活了。隻有耿秋和阿昊兩人每天出門都是穿著鞋子,到了地裏才脫掉,幹完活回家時,再洗幹淨腳穿上鞋子回家。其他人可沒他們這麼講究,多半時候都是光著腳。村子裏的孩童們,甚至好多都是全身上下,□□的。好一點兒的穿個兜兜或者短褲,遮住重要部位。大家都曬得黑漆漆的,隻見眼睛和牙齒。

“牛耕田?怎麼耕?”阿昊一聽連連追問。

“就是用牛拉個轅梨來梨地啊,可比我們這樣挖要快得多,也省力很多。”耿秋回憶著記憶中的小時候見過的老牛拉梨的樣子,那時候還沒有實現機械化,都是純人力的。但村裏家家都有轅,牛是幾家共同養一頭,今天在你家幹活,你家負責照顧牛,這樣輪流著來。那個轅梨的樣子,他到現在都還記得很清楚,就是木架子加一個鐵梨頭。但在這個地方,因為都是山地,並且地都不成片,這裏一小塊那裏一小塊的,就算有轅梨估計也使不了,所以大家幹活就全憑力氣了,挖地都是用鐵鍬。

耿秋他們開墾的這片地,卻是一整塊,有牛梨,肯定要省時省力很多。但問題是,他不知道本朝有沒有那種轅梨,就算有,他估計也很貴。就他們現在十來兩銀子,他也不敢去買貴重物品啊。

“那我們去哪兒弄?”阿昊又問,他現在就巴不得快點開墾完這些田,天天埋頭苦幹,可把他累壞了不說,還無聊的要死。他很想進深山去,打些野物回來改善生活。

“上哪兒去弄?我都沒見過哪裏有啊?再說了,我們有銀子嗎?那可不是一兩半兩就買得回來。”耿秋說完,又下地了。

阿昊聽了他這話,也隻得乖乖的跟著下地幹活。兩人又悶頭幹了好一會兒,天越來越熱了,大夏天的,一到快中午就熱得受不了,誰也不得呆在烈日的陽光下幹活,兩人收拾好東西回家。

現在兩人每天都是天剛露白就起床了,耿秋忙碌著煎餅子,燒茶水,阿昊則抱阿牛去阿清家。兩人都沒空在家裏吃早餐,而是提在籃子裏,邊走邊吃的。就是為了多幹點活。太陽大,翻出來的地曬得幹,泥巴裏的草根就更容易清理和曬死。中午回家休息到太陽偏西,再出來幹活。晚上又踏著月光才回家。夏天日頭長,隻有起早貪黑的才能多幹點活。要不是耿秋從小有在農村幹過活的經曆,隻怕真是幹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