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力(2 / 2)

耿秋記得小時候,家鄉人就是這樣生活的,而他從小也幫家裏做很多農活,比如放牛,比如割水稻小麥,甚至插秧,鋤草,都幹過,還幹得挺熟練。一直到高中才沒幹過,後來上了大學,爺爺奶奶也不再種地了,但依舊還種了一大塊的菜地,耿秋回去偶爾還會幫老人們幹點體力活。

這樣的苦日子過了近兩個月,兩人累得曬脫了一層皮,兩個人都變成黑瘦黑瘦,但是卻也很有精神。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耿秋簡直感慨萬千,他想不到就光憑兩雙手,也能挖出五六畝大的田來。

最熱的夏天也快過完了,地裏翻曬得非常好,草根也差不多清理幹淨了,看著分割成三塊的田,村裏人都眼紅的不行。不過因有言在先,大家也不好說什麼,再加上這段日子村裏人多多少少受過耿秋家的恩惠。阿昊基本上是五天就上一次山,時不時的能拿回三兩隻兔子,偶爾也能弄回幾隻大鳥和野雞,因天熱不能存放,他們自己一天吃不完,多半是換給了村民。村民家也沒存糧換,基本上都是賒賬。

有的人家答應秋收後給糧食,有的答應帶孩子,有的答應幫著做衣服鞋子,象阿木是木匠就答應幫著做衣櫃桌子,阿竹家做竹器的,答應做張大竹床,再加幾隻籃子和篩子,等等,這一切都來沒來及得兌現。所謂吃人的手短,大家雖然眼紅這麼大一塊田,但現在加工加點還來得及。

所以看到耿秋家的地開出來後,村子裏人都象打了雞血一樣興奮的在這裏開田,按照當初各自圈的範圍,有的能開個一畝二畝,有的能開個二三畝,少的隻能開個一畝多的都有。村子裏總共有二十幾戶人家,這塊地開出來,也很有規模呢。總共得有四五十畝。當然能開的位置大家也全部開出來了。

現在耿秋家的那塊田就成了最大最好的一塊。趕在秋天已經種上了約三畝的冬小麥,剩下的一半種了白菜蘿卜油菜大蒜等菜蔬類。這樣到冬天時,耿秋家再也不用發愁沒菜吃了。他們門前的那小塊菜地,現在就種了辣椒和幾行蔥,因為本朝人並不象現代人那麼愛吃辣椒,家家戶戶都隻種一點,收獲後就曬幹,或做成醬,或直接當調料用,所以大家種得都不多。

而耿秋愛吃辣椒,就種的多些,有時候也弄個辣椒炒兔肉什麼的,香得阿昊一直發誓等日子好過後,要天天吃辣椒炒肉。當然辣椒幹煸泥鰍也非常好吃,可是他們不敢多做,因為沒油啊。那些泥鰍多半是煮來吃的,放點點油煎一下,再加水,有時還加點黃瓜煮湯,雖然少油少調料,卻也算是一不錯的菜,最重要的是有營養,彌補了肉類的空缺。可就是這樣,這道菜在本地也算是極好的一道菜了,別人家做泥鰍基本都是水煮,吃了幾頓,都沒人肯吃了。

幸虧兩人的家處於全村最邊沿的地方,離最近的鄰居都得走一刻多鍾的時間,大家不太好到他家來竄門,要不然一到開飯時間,家門口不得圍滿了流著口水的小屁孩。大人不好意思,小孩子卻抵抗不住美味。象阿清家的黑小子,就是常客。不過村長很顯然是交代過他,每次都讓他拿點蔬菜過來,讓別人以為他真是過來送菜的,而不是純粹來蹭飯,都跟著過來。要是來的孩子多了,耿秋家的日子在黑岩村算是好的,也一樣吃不消。所以能來他家蹭飯的也就是黑小子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