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時,孔融的父親去世,他“哀悴過毀,扶而後起”,終因淚腺分泌物過多,再度入選年度孝順楷模。
他十六歲那年,朝廷大興黨獄,清流首領張儉逃亡,望門投止,跑到孔融家,孔融當家的哥哥孔褒不在,孔融毅然收留了張儉。後來事發,孔融被控犯有窩藏逃犯的罪行,結果孔融、孔褒,還有他們的母親都說是自己幹的,跟別人沒有關係。這事在當時被稱為“一門爭死”,很多人都非常感動,雖說後來被處罰的是孔褒,但是至少說明孔融對家裏人還是很客氣的。(後來《後漢書·孔融傳》在這裏接了一句:融由是顯名。)
至此孔融成名“四部曲”暫告一段落,當哥哥孔褒走向斷頭台時,孔融一舉成為“忠孝”之詞的代言人,道德光環自然也不吝嗇地唰唰而至。基本上,三國時代,廣大人民的一些善行良為,諸如扶老奶奶過古道啊,童叟無欺啊,都是被孔融全國巡回演講會洗腦的結果,不管怎樣,也算是好事。
其實,孔融在東漢末年也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小軍閥,但因為實在不會幹仗,最終丟了地盤。對於此次的“戰爭丟臉事件”,他很聰明地將罪過推給了“戰場”:是戰場不聽話啊!根本不按我策劃的步驟來。於是他重新製定了一套職業生涯規劃,把從政當表演課,化昏庸為藝術。
袁譚攜大兵壓境,本來是戰爭片,孔融卻硬搞成搞笑片,那邊“流矢雨集,戈矛內接”,他則忙著梳理發型,往臉上抹美白膏,很有型吧?的確很有型,有型的結果便是“孔融灰飛煙滅”,連老婆孩子都被俘虜,生死未卜,可憐他的家人,生生給逼成了不給發盒飯的龍套演員。
但即便如此,我們仍舊無法抹殺孔融的表演細胞。有一陣子,他迷上了“暴君”的角色,好幾天沒日沒夜地研究相關劇本,“敬業”程度令人唏噓——當時孔融有個手下叫氏儀,孔融琢磨許久,在壞死了無數腦細胞後,終於發現了這個名字的反動之意,“氏”是“民無上”,應該改姓“是”才對。領導發話了,手下敢不改嗎?不改就是犯上作亂,砍掉腦袋是分分鍾的事兒。於是他不得不改了名字。
再後來,因為租賦賬目不清,孔融一天之內就處死了五個督郵,向我們親身講解了“效率就是生命”的道理。這時,名士邴原站出來質疑他亂來,他終於詞窮,無奈地以邴原沒有娛樂精神尷尬收尾。
還有一陣子,他演起了情聖——有個叫甄子然的大孝子,不幸早夭,孔融從未見過此人,卻對他生出了狂熱的哀思,每日吩咐手下做好飯菜,送至甄子然的靈堂,活生生是三國版的《僵屍新娘》,而且這“新娘”的扮演者還是男性,當真是新潮之物。隻是孔融同學對死人的哀思有幾大癖好:一、非賢士、名士不思;二、非關係親近之士不思。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曾盛讚過孔融,蔡邕死後,孔融的演技漸入佳境,為解相思,抓了個長得神似蔡邕的士兵來專職陪他喝酒,還深情地對著士兵大吟“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之句,神態憂傷。
十三歲時,孔融的父親去世,他“哀悴過毀,扶而後起”,終因淚腺分泌物過多,再度入選年度孝順楷模。
他十六歲那年,朝廷大興黨獄,清流首領張儉逃亡,望門投止,跑到孔融家,孔融當家的哥哥孔褒不在,孔融毅然收留了張儉。後來事發,孔融被控犯有窩藏逃犯的罪行,結果孔融、孔褒,還有他們的母親都說是自己幹的,跟別人沒有關係。這事在當時被稱為“一門爭死”,很多人都非常感動,雖說後來被處罰的是孔褒,但是至少說明孔融對家裏人還是很客氣的。(後來《後漢書·孔融傳》在這裏接了一句:融由是顯名。)
至此孔融成名“四部曲”暫告一段落,當哥哥孔褒走向斷頭台時,孔融一舉成為“忠孝”之詞的代言人,道德光環自然也不吝嗇地唰唰而至。基本上,三國時代,廣大人民的一些善行良為,諸如扶老奶奶過古道啊,童叟無欺啊,都是被孔融全國巡回演講會洗腦的結果,不管怎樣,也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