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自己對皇後有“控”的獨特口味,他這次將目標盯上了現任的鄧皇後。
鄧皇後是個才女,喜歡吟詩作賦、舞文弄墨,同時她又是一個不尚奢華、喜歡節約的人。節約到了什麼境界呢?打一個比方:照相都不舍得去照相館,想照相了,就自己跑到有監控的馬路上去闖紅燈。而且大家請注意這是節約,不是小氣,可能有人要問這兩者的區別了。其實很簡單:當我們舍不得給自己買東西時,媽媽會說我們節約;當媽媽跟我們要東西我們不買給她時,她就說我們是小氣。過去啊,寫東西要麼用竹簡,要麼用絲綢。你說鄧皇後用竹簡吧,不符合淑女的氣質;你說用絲綢吧,不符合她節約的做事習慣。而皇上那邊也出了難題。漢和帝沒事兒就喜歡和蔡倫泡在一起,蓄意培養友情。漢和帝很貪玩,蔡倫承擔了亦師亦友的一個角色。一天,十五歲的漢和帝和蔡倫切磋劍法,玩得“嗨”了,一劍砍在石頭上,劍斷了……皇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這下,讓從小就熱愛科學的技術宅男蔡倫打了雞血。他自告奮勇地擔任了尚方令,專門負責給皇室製作或者發明新奇的玩意兒。蔡倫做事極為認真,為了督造上好的天子劍和其他禦用之物,他先是在皇家藏書館遍覽工藝書籍,然後又到皇家工廠查看製作流程。上任沒多久,就為皇帝打造了一把鋒利的寶劍。
蔡倫就任尚方令期間,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研發了一種利用樹皮、破布、破漁網等廢物纖維製作的書寫載體,並且稱之為紙。元興元年(105年),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皇帝在那兒非常輕巧地寫著文字,練著書法,最後得知這是樹皮做的,覺得非常新奇,甚至有些不相信。直到蔡倫帶著漢和帝參觀了曆史上第一座造紙廠,漢和帝才真正相信,這玩意兒竟然是廢物做的!
此後宮裏的員工辭退率直線下降,不知和蔡倫的點撥有無關係。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廢物亦能成材。這項發明當即獲得皇帝和皇後的嘉獎,並被評選為漢朝科技十大領軍人物之首,全國環保與節能減排事業突出貢獻獎賞。並且,造紙術也開始迅速推廣,誰用都說好。
或許因為喜歡幹這行,蔡倫幹勁兒非常足。每有空閑,他就閉門謝客,親自到作坊進行技術調查,學習和總結工匠們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再加上他自己的聰穎創新,對發展當時的金屬冶煉、鑄造、鍛造及機械製造工藝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可是,就在蔡倫成功改進造紙術這一年(公元105年),漢和帝早逝,鄧皇後又成了鄧太後。孤兒寡母,本身就可憐,更可憐的是,整個小皇帝也就當了兩年皇帝,沒法子,過繼個皇侄子來繼位吧。
介於自己對皇後有“控”的獨特口味,他這次將目標盯上了現任的鄧皇後。
鄧皇後是個才女,喜歡吟詩作賦、舞文弄墨,同時她又是一個不尚奢華、喜歡節約的人。節約到了什麼境界呢?打一個比方:照相都不舍得去照相館,想照相了,就自己跑到有監控的馬路上去闖紅燈。而且大家請注意這是節約,不是小氣,可能有人要問這兩者的區別了。其實很簡單:當我們舍不得給自己買東西時,媽媽會說我們節約;當媽媽跟我們要東西我們不買給她時,她就說我們是小氣。過去啊,寫東西要麼用竹簡,要麼用絲綢。你說鄧皇後用竹簡吧,不符合淑女的氣質;你說用絲綢吧,不符合她節約的做事習慣。而皇上那邊也出了難題。漢和帝沒事兒就喜歡和蔡倫泡在一起,蓄意培養友情。漢和帝很貪玩,蔡倫承擔了亦師亦友的一個角色。一天,十五歲的漢和帝和蔡倫切磋劍法,玩得“嗨”了,一劍砍在石頭上,劍斷了……皇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