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讓從小就熱愛科學的技術宅男蔡倫打了雞血。他自告奮勇地擔任了尚方令,專門負責給皇室製作或者發明新奇的玩意兒。蔡倫做事極為認真,為了督造上好的天子劍和其他禦用之物,他先是在皇家藏書館遍覽工藝書籍,然後又到皇家工廠查看製作流程。上任沒多久,就為皇帝打造了一把鋒利的寶劍。
蔡倫就任尚方令期間,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研發了一種利用樹皮、破布、破漁網等廢物纖維製作的書寫載體,並且稱之為紙。元興元年(105年),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皇帝在那兒非常輕巧地寫著文字,練著書法,最後得知這是樹皮做的,覺得非常新奇,甚至有些不相信。直到蔡倫帶著漢和帝參觀了曆史上第一座造紙廠,漢和帝才真正相信,這玩意兒竟然是廢物做的!
此後宮裏的員工辭退率直線下降,不知和蔡倫的點撥有無關係。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廢物亦能成材。這項發明當即獲得皇帝和皇後的嘉獎,並被評選為漢朝科技十大領軍人物之首,全國環保與節能減排事業突出貢獻獎賞。並且,造紙術也開始迅速推廣,誰用都說好。
或許因為喜歡幹這行,蔡倫幹勁兒非常足。每有空閑,他就閉門謝客,親自到作坊進行技術調查,學習和總結工匠們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再加上他自己的聰穎創新,對發展當時的金屬冶煉、鑄造、鍛造及機械製造工藝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可是,就在蔡倫成功改進造紙術這一年(公元105年),漢和帝早逝,鄧皇後又成了鄧太後。孤兒寡母,本身就可憐,更可憐的是,整個小皇帝也就當了兩年皇帝,沒法子,過繼個皇侄子來繼位吧。
就這樣,十三歲的皇侄子劉祜成功當選,他就是漢安帝。
這下,蔡倫慌了。開始也覺得沒啥,就是後來一看皇帝的資料——前太子,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就是之前宋貴人的兒子的兒子,也就是宋貴人的孫子……
好在有鄧太後撐腰,蔡倫一時半會兒還能過點兒好日子。畢竟小皇帝也就是傀儡,真正的執政者是鄧太後。在當時,太後執政,有自己的一套官僚體係。所以有鄧太後罩著,蔡倫的日子反而越來越好,甚至還被封為龍亭侯,成為世襲罔替的貴族。雖然說他肯定沒有子嗣來繼承他的爵位,但是不管怎麼說也是個貴族了。沒多久,又被升為實際上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惜啊,公元121年,鄧太後也撒手人寰。靠山山倒,靠人人倒,蔡倫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小皇帝開始親政了,自己也開始受到冷落。這個先後抱上兩個皇後太後大腿,幹掉兩個皇妃的太監,知道自己終於走到了“間諜生涯”的盡頭,再也不能為組織貢獻光和熱了。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人就像一隻蒼蠅,年輕時候以為飛得很遠了,到了一看隻不過在天上轉了一個圈子,又回到起點上來了。某一天,蔡倫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和帽子,搞得幹幹淨淨的,喝了一杯陳釀多年的毒酒,作別了西天的雲彩。同時,宦官幹政的風氣已經開了,東漢王朝從此一蹶不振。不過,直到現在,他的發明依然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