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打亂了曆史的發展),工業革命本來應該產生於南宋,而不會推遲到幾百年後的英國。’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也說過,‘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曆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南宋後期,城市繁榮,市民人數比重增加,田賦已不是國家主要收入,工商業收入、海外貿易成為重要財源,如果不是受蒙古鐵騎的幹擾,南宋的農業社會就可能向工商業社會轉型,世界的近代化就不會先發生於西歐而先發生於東亞。嶽飛為之奮鬥終身的大事業,是保護了中華民族的生存,保衛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到了21世紀,和平與發展已經是人類奮鬥的大方向,這和嶽飛奮鬥的目標是一致的。今天我們在杭州街頭所見到的一片繁榮景象,應該想到,這正是拜嶽飛之所賜。能夠看到今天中華民族的團結與複興,能夠看到今天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嶽飛的在天之靈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
史式教授告訴記者,他的新著《中國不可無嶽飛》一書,最近將在大陸和台灣兩地同時出版。
新華社杭州4月6日電(記者 馮源) 朱仙鎮的十二道金牌,風波亭的莫須有冤死,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嶽飛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命運扼腕痛惜,而曆史學家史式教授的最新觀點則是,嶽飛是出師已捷身冤死,他的一生功業已經建立,保衛了江南一片熱土。
近日,杭州嶽廟舉行了嶽飛誕辰907年紀念儀式,專程來杭州參加紀念活動的重慶師範大學史式教授提出了這個新穎的觀點。他表示,許多人在緬懷嶽飛的時候,會帶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惋惜心情,但在他看來,嶽飛是“出師已捷身冤死,長使英雄怒滿膺”,他的北伐大業未成,但是保衛了中國南方。
史式教授研究嶽飛史事近70年。他分析認為,公元1130年,嶽飛收複建康,將金兵橫掃出江南地區,直至金亡,金兵不敢再跨過長江一步。公元1140年,嶽飛獲得郾城、潁昌大捷,一舉擊潰金軍主力,從此宋金強弱易勢,金國滅宋的計劃宣告破產。
史式認為,嶽飛南征北戰16年,為南宋打下 立國100多年的基礎,保證了中國南方社會的安定,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達和經濟文化的繁榮。像四大發明中,除了造紙一項是唐代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去的以外,火藥、羅盤、活字版印刷在南宋都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隨後傳到歐洲。而到了南宋後期,田賦已不是國家主要收入,工商業收入、海外貿易成為國家重要財源,宋人用自己的發明和創造把人類推向了航海時代。對此,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和宋史名宿鄧廣銘都作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
這裏已經說明:嶽飛本人雖然被漢奸、賣國賊趙構、秦檜誣陷害死,但是在他犧牲之前,他已經建功立業——既保衛了祖國南方大片國土,又一舉擊潰了當時金國貴族侵略軍的主力,使得金國滅宋的妄想成為泡影,南宋得以繼續發展。後來南宋科技的成就能夠帶領全人類走入航海時代,才出現了世界的近代化,現代化。追根溯源,這一切都是拜嶽飛之所賜。所以不僅是中國不可無嶽飛,嶽飛這位東方的英雄人物對於全人類所作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值得後人永遠紀念。
我們說“中國不可無嶽飛”的第二層意思是:不僅是當時的中國不可無嶽飛,就是今天的中國也不可無嶽飛。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中間,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略之苦,那時經濟落後,國防力量不足,遇到外敵入侵,中華兒女隻能以自己的血肉築起新的長城來抵擋。每次抵抗外侮的時候,民族英雄嶽飛都和我們站在一起,鼓舞我們奮勇前進,衛國殺敵。
2005年為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胡錦濤主席在天安門為10位抗日的老同誌頌發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其中的第一位是如今已近百齡的老將軍賈亦斌先生。我的這本書完稿後,他為我寫了一段題詞如下:
題史式同誌“嶽飛”新著
嶽飛盡忠報國的英雄事跡,永遠鼓舞後人奮勇前進,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抗日戰爭的勝利,嶽飛精神的感召,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我的親身的感受。
賈亦斌先生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嶽飛精神的感召,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他的“親身感受”。我想:凡是親身經曆過八年抗戰的人,聽了他的話,都會“感同身受”。
按照胡錦濤主席提出的今天中國人所應遵守的“八榮八恥”的道德標準,不管哪一條,嶽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榜樣。我們紀念民族英雄嶽飛,首先就要學習他的熱愛祖國,盡忠報國。
有人認為:嶽飛的抗金,是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之間的衝突,把嶽飛稱為民族英雄,會影響民族團結。我認為:這種顧慮是多餘的,我們紀念嶽飛,稱嶽飛為民族英雄,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不可能也不應該影響民族團結。理由是:
一、在當時,宋和金都是獨立的國家,都是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金兵南下侵宋,不僅燒殺淫掠,而且一再大規模地屠城,這些侵略行為,已經分別記載在宋、金兩國的史書上,無可否認。如果說,金國建立之初的抗遼,多少還有一些反暴政的正義因素在內;但到他們南下侵宋,已經是純粹的侵略 行為,沒有任何理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