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真實的嶽飛 (2)(2 / 2)

二、宋、金兩國之間一百多年的戰事(從1125年第一次金兵南下到1234年金亡),是兩個多民族國家之間的戰爭,絕不是在一個國家之內兩個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這是無可爭論的曆史事實。不能說金兵的將領隻代表女真族,金兵將領中有不少契丹人、奚人,還有一些別的遊牧民族。更不能說嶽飛隻代表漢族,不論是南宋王朝的官員還是嶽家軍的官兵,都有一些南方的少數民族。不論北宋還是南宋,用人都是隻問籍貫不問民族成分。南宋的開國功臣李綱是福建人,宗澤是浙江人。不要說八九百年前,就是在今天,福建、浙江境內都還有不少少數民族。他們究竟出身於什麼民族,誰也不知道。總而言之,他們都是中國人,都是接受了中華文化的中華民族。

三、就嶽飛冤案而言,被謀害的人是嶽飛,謀害嶽飛的主凶是趙構以及秦檜。嶽飛是河南人,趙構是河北人,秦檜是南京人,對嶽飛冤案探討的結果,無論誰是主凶,都不牽涉民族問題,都不影響民族團結。

四、稱嶽飛為民族英雄,始於辛亥革命時代,因為“民族”這個詞產生於近代。孫中山先生早就說過,我們紀念嶽飛,主要是繼承他的精神。嶽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1903年,留學日本的湖北籍學生發出了“嶽飛為中國五千年曆史上第一民族英雄”的呼聲。此後,續範亭有《嶽王廟前》詩,詩曰:

堂堂廟貌接忠墳,

民族英雄蓋世勳。

東海狂潮響霹靂,

而今誰是嶽家軍?

在這一百多年國難深重的時代,經過不斷地宣傳、傳播,嶽飛抗敵救國、還我河山的精神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民族全民族公共記憶的一個重要部分,將會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

嶽飛這位民族英雄的迅速成長真可以說是一個奇跡。家貧出孝子,國難顯忠臣,國家、民族的多災多難給民族英雄的出現造成了機會。在帝製時代,文武官員除了自己讀書應考、金榜題名之外,很多人都是得到祖、父蔭庇,才能入門,還得在官場中熬過一段漫長的時間,才能攀上高位。嶽飛隻是一個普通的青年農民,在國家多難的時候,憑著愛鄉愛國的一片赤誠,自己背著一個小被包到招兵處去報名。從此南征北戰十餘年,八千裏路雲和月,在戎馬生涯中,自己一邊練武,一邊學文,不靠任何背景,沒有任何人事關係,全憑自己的戰功,迅速成長為一位青年統帥,一戰成名,威震敵國。在學文方麵,也成為一位能詩能文的真正知識分子。

中國人所崇拜的曆史人物,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他所建立的功勳事業,使後人永久受惠;另一類是他的道德文章,表現出崇高的人格力量,永遠可作後人學習的榜樣。而嶽飛則是功勳事業,道德文章兼而有之。這樣的人,古代有一個褒稱,叫做“完人”(完美的人格)。在探討他麵對賣國賊對他的收買、對他的施壓、對他的陷害的時候,他的反應不僅充分表現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而且能夠顧大局、識大體、忍辱負重、委屈求全,處處以祖國利益為重,以老百姓利益為重,表現出絲毫不鬧意氣不作無謂犧牲的高度原則性,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百戰功高。每次戰役,他留給後人的都有兩個方麵,一方麵他打退了敵人,保住了神聖的國土,留給後人作為民族複興的基地;另一方麵,他把委屈求全、犧牲奮鬥的精神留給了後人,作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近年來,對嶽飛的評價問題發生過幾次爭論。由於是各說各的,並未真正展開討論,最後全都不了了之。我想:如果隻拘泥於一時一事是非得失,可能爭論不休,或者顧慮重重,若把紀念嶽飛的真正意義提高到傳承民族精神的層麵來考慮,那就容易取得共識了。難道說,一個民族應不應該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我們應不應該反對侵略?這樣的問題還有什麼爭論的必要嗎!

我們應該不拘泥於一時一事,對於嶽飛,不是隻考慮他在那十幾年中與金兵打的那幾個戰役,而能縱觀千年,橫觀萬裏,能夠考慮他對天下後世所起的作用,能夠紀念和傳承他的盡忠報國、還我河山的精神,與時俱進,把這種精神推廣開來,發揮到有關的各方麵去。我們紀念嶽飛的真正意義在此。

嶽飛不愧是在曆史上建立了不朽功勳而又享有崇高威望的民族英雄。他奮鬥一生,不僅為中華民族保護了中國南方這一大片熱土,使之作為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地,而且以自己的所作所為樹立起一種可以傳承千秋萬代的民族精神。英雄遺愛,萬古長存!

中國不可無嶽飛!

作者

201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