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沙漠比作人,那麼它的天氣就是人的表情,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表情是神秘莫測的。許多學者認為,塔克拉瑪幹是“幹旱之極”,沒有降水,濕度基本為零。幾千年來,沒有過關於塔克拉瑪幹氣候的正規記錄,而一些“親臨”的人,又因時間、條件所限,所見又十分局部,所傳達的信息自然難以準確,所以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天氣始終是一個謎。
沙漠氣候,不是幹、熱兩個字所能簡單概括的,是由複雜的天氣要素組成的。
地球上最熱的地方,不是在赤道,而是在沙漠地區。目前世界上氣溫的最高紀錄是 57.8℃,那是1922年9月和1933年8月,分別在利比亞的阿濟濟亞和墨西哥的聖路易斯測得的。前者在地中海南岸,其南為舉世聞名的撒哈拉大沙漠;後者在墨西哥中部,位臨北美沙漠。我國的最高氣溫,是在新疆吐魯番盆地吐魯番市原東坎機場氣象哨測得的,溫度值為48.9℃,正規氣象記錄則為47.6℃,也是在吐魯番市氣象站測得的,時間是在1942年、1953年、1956年的同一天———7月24日。沙漠地區氣溫之所以高,是因為這裏空氣極端幹燥,上空很少有水汽,也就很少有雲彩,陽光能直接照射到地麵,且沙漠地區地麵植物少,儲藏熱量的能力很低,近地層氣溫上升很快,形成了高溫天氣。
根據上麵的分析,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理應是塔裏木的高溫中心。實際並非如此。在塔克拉瑪幹有三個高溫區,一個在麻紮塔格山之南,一個在若羌縣之東,一個在偏北的滿西之北。這三個地方7月份的平均氣溫均超過長江三大火爐。而真正作為沙漠中心的塔中地區,氣溫卻低於上述三處。按絕對最高溫而言,沙漠中超過40℃的日子並不多,極值也不過42.7℃。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沙漠的廣袤,使其具有很強的散熱能力。至於人們在沙漠中覺得酷熱難熬,原因是沙漠中沒有遮蔽之處,一直曝曬於烈日之下,加上極度的幹旱,增強了炎熱的感覺。隻要製造一個遮蔽的環境,例如打一把太陽傘,你馬上會有一種涼爽的感覺。
唐代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經回國,經和田東行來到媲摩城,即漢代扡彌國,在現在的克裏雅一帶。在那裏,他聽人們講了一個故事,後來他將這個故事記在《大唐西域記》一書中。這個故事講述了曷勞落迦城被沙埋的經過。曷勞落迦城在媲摩城北,原是一個十分富庶的城鎮。但是,這個城鎮中居住的居民不敬神佛,欺淩過往的僧侶,用土塊投擲他們。最後惹怒了神佛,在7天之後,一場突發的風暴將全城埋沒。全城居民中,隻有一戶因接濟過僧侶,他們家人被提前告知,築地道逃了出來,其餘的居民則全部喪命。而這個被淹沒的城市中有許多的珍寶,吸引了許多人前往發掘。然而,不論是誰,隻要接近曷勞落迦城,就會“猛風暴發,煙雲四合,道路迷失”,從無一成功者,全都“進去出不來”了。
玄奘記錄的這個故事雖然有神秘色彩,但是它也說明,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風暴,是湮埋這一地區古代文明的重要原因。其實,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大風並不多,並且在高大沙丘區,沙丘移動十分緩慢,1年移動距離不足1米。所以,人們常說的曆史時期以來,塔克拉瑪幹沙漠向南移動了80~100千米的說法是不對的。曆史時期以來,塔克拉瑪幹新增沙漠化土地不過3萬多平方千米,即使全部攤到塔克拉瑪幹南緣,也不過平均4千米的距離。這是因為原來就在沙漠中的城鎮、絲路在廢棄後被沙埋所造成的沙漠大規模向南移的假象,實際上,這些遺址南麵原先也是沙漠,它們的廢棄造成了南北沙漠合二為一的結果。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大風所帶來的危害。在沙漠外圍地區,由於風力活動,會使一些低矮的沙丘每年移動幾十米至上百米,對綠洲造成嚴重危害。而且,由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沙粒十分微細,在很小的風力下就會啟動。別的地方起沙風達到每秒六米,而在塔克拉瑪幹在風力每秒四米時就能起沙,使塔克拉瑪幹成為我國西北地區沙塵暴的一個重要策源地。
沙塵暴是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在塔中和滿西,每年的沙塵暴日分別達到65天和60天,一舉掠取新疆的冠、亞軍稱號。沙塵暴影響範圍,少則幾百米,多則達上百公裏;時間短則幾分鍾,長則在一晝夜以上,能見度差時真是伸手不見五指,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在與一些過境惡劣天氣現象相結合時,所形成的沙塵暴更是來勢洶洶,規模浩大,常常形成灰、黑、黃色的巨大沙幕,席卷而來,大有掃蕩一切之威力。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天氣現象也是豐富多彩的。除了日升、日落、朝霞、夕陽,煦煦和風、狂烈風暴等特色外,也可以見到被認為是濕潤地區特有的霧、雹、露、霜、雪等種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