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塔克拉瑪幹沙漠之謎(2 / 3)

霧是因水汽凝結而生,而在被視為幹燥絕頂的塔克拉瑪幹,一樣有大霧天出現,在沙漠中,一年中霧日就有3天半。一些學者從理論上探討過,雹子在極端幹旱的沙漠區絕不可能出現,可實際上真有出現。冰雹大者如蠶豆大小,打在頭上也很疼痛。

在沙漠腹地,一年中有近10天的雷暴日,有長達140~230天的霜日,甚至有兩天降雪日,積雪深1~5厘米。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漠一派銀裝素裹,人們真要驚歎大自然的造化神功了。至於因氣候原因形成的自然景觀,如沙漠海市蜃樓、塵卷風等,自然更是魅力無窮了。

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氣候變遷的來龍去脈。

根據氣候學家的推論,在古生代的前半期,大約距今4億年~6億年,地球赤道曾經經過新疆或接近新疆,塔裏木又處於海水浸沒之中,此時的塔克拉瑪幹是處於炎熱而潮濕的熱帶海洋氣候。到古生代後期,從距今兩億多年的石炭紀晚期,海水從塔裏木大規模後退,塔克拉瑪幹從濕熱轉向幹熱,開始了向幹旱的轉化。到了中生代,塔克拉瑪幹的氣候,盡管還是以暖濕為主流,但較之古生代,溫度、濕度都有明顯的降低,從熱帶氣候轉向亞熱帶氣候,趨向幹旱已成定局。

對塔克拉瑪幹現代天氣和氣候影響至關重大的時期是在新生代,特別是新生代中距今200多萬年的第二個紀———第四紀。在這一時期,塔克拉瑪幹的氣候雖然也存在暖幹、冷幹的交替,但總的趨勢由熱向溫轉化、由濕向幹轉化,形成暖溫帶幹旱氣候,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於這一時期正式形成。

塔克拉瑪幹氣候經曆了幾億年的變遷,其中的成因和過程是十分複雜的。我們隻需要知道,沙漠是幹旱氣候的產物,它的活動性受氣候變化,特別是其中幹濕變化控製,這是一個經曆了上千萬年變化的過程。沙漠的氣候變化,也跟它的地質變化有密切的關係。從元古代到新生代的前10億年裏,塔克拉瑪幹經曆了從大海到沙漠的滄桑巨變。

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年齡已有46億歲。地質學家們根據生命的進化史,將地球的曆史劃分為隱生元和顯生元兩個大的單元。前一個單元漫長至40億年,後一單元至今已有六億年,並且還在延續。其實,在隱生元中,生命已開始萌動,現在已知的原始植物從35億年前己誕生。不過,像三葉蟲等被生物學家認為是生命始祖的生物,卻是出現在顯生元的。

塔克拉瑪幹沙漠所在的塔裏木地台,形成於10多億年前的元古代,即顯生元第一個地質年代———古生代前的一個地質年代。在元古代中期,塔裏木地台在造山運動作用下進一步增生擴大,出現高差懸殊的地貌景觀。後來在剝蝕作用下,地台的東北、西北、西南的邊緣和地台內部,由於張力而裂開,發生了強烈的沉降。這時,古亞細亞洋的海水,趁勢由東、西兩個方向進入塔裏木地台上的裂穀盆地,形成大麵積海區,開始是在現今的尉犁———庫魯克塔格、柯坪東———阿瓦提、英吉沙———和田這幾片,後來發展為塔裏木北部和西南部兩大海域。

6億年前,在地球進入顯生元的第一個地質年代———古生代後,塔裏木盆地海域進一步擴大,如今的塔克拉瑪幹大部分被海水淹沒,形成一個統一的塔裏木海。塔裏木海甚至一度淹沒到現今的阿爾金山東段。至距今四五億年的奧陶紀初期,海域範圍達到古生代早期的頂峰,甚至殃及昆侖山東段。此時的塔裏木海在東西南北各個方向上均與外海相通,陸地隻有一些狹小的孤島和半島。而從奧陶紀中期,塔裏木海開始自南向北的後退,出現較大麵積的淺海盆地。到奧陶紀晚期,塔裏木海更明顯減小,從柯坪至塔中一線升為陸地。接著,出現了新的造陸運動,進一步促進了海、陸分布格局的變化。此時,海水僅滯留於盆地北部。至距今3.5億年~4億年的泥盆紀中期,海水大規模向西退卻,到了泥盆紀晚期,塔裏木大部分已變為陸地。

但是,大海也不甘心至此退出塔裏木,在距今2.7億年~3.5億年的石炭紀早期,它又卷土重來,重新淹沒了幾乎整個塔裏木盆地,延續了幾千萬年,至石炭紀晚期開始大規模的退卻。又經曆了幾次的反複,至古生代最後一個地質年代,距今2.5億年~2.7億年的二疊紀晚期,海水全部退出塔裏木盆地,塔裏木盆地正式進入大陸盆地發展階段。

到了距今0.7億年~2.25億年的顯生元第二個地質年代———中生代,塔裏木盆地基本以大陸環境為主。在盆地內的地塹區,即地層斷裂下陷的地區,則有大型淡水淺水湖泊存在。由於氣候轉向暖濕。降雨增加,河流活躍,沉積範圍也進一步擴大。盡管在距今七八千萬年的白堊紀晚期,又出現反複的海進、海退,在西塔裏木形成袋狀海灣,但整個盆地漸趨幹旱已基本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