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或冬末,有時會出現一種奇怪現象:從空中掉下來的液態雨滴落在樹枝、電線或其他物體上時,會突然凍成一層外表光滑晶瑩剔透的冰層,這就是“雨凇”,俗稱“樹掛”,也叫冰淩、樹凝,形成雨凇的雨稱為凍雨。我國南方把凍雨叫作“下冰淩”、“天淩”或“牛皮淩”。這種滴雨成冰的現象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這裏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過冷雨滴。這種情形並不常見,多在冷暖空氣交鋒,而且暖空氣勢力較強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這是靠近地麵一層的空氣溫度較低(稍低於攝氏零度),而其上又有溫度高於攝氏零度的空氣層或雲層,再往上則是溫度低於零攝氏度的雲層,從這裏掉下來的雪花通過暖層時融化成雨滴,接著當它進入靠近地麵的冷氣層時,雨滴便迅速冷卻,由於這些雨滴的直徑很小,溫度雖然降到零攝氏度以下,但還來不及凍結便掉了下來,當其接觸到地麵冷的物體時,就立即凍結,變成了我們所說的“雨凇”。
雨凇組成的冰花世界,點點滴滴裹嵌在草木之上,結成各式各樣美麗的冰淩花,有的則結成鍾乳石般的冰掛,滿山遍野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群峰座座是冰山,那造型奇特的鬆樹、遍地的灌木,此時也成為銀花盛開的玉樹,仿佛銀枝玉葉,分外誘人;滿枝滿樹的冰掛,猶如珠簾長垂,山風拂蕩,分外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冰掛撞擊,叮當作響,宛如曲曲動聽的仙樂,和諧有節,清脆悅耳;山巒、怪石之上,茫茫一片,似雪非雪,仿佛披上一層晶瑩的玉衣,光彩照人,在冬天燦爛的陽光下,分外晶瑩剔透、閃爍生輝,蔚為奇觀。
雖然雨凇使大地銀裝素裹,晶瑩剔透,美輪美奐,風光無限。但雨凇卻是一種災害性天氣,不易鏟除,破壞性強,它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視的。雨凇與地表水的結冰有明顯不同,雨凇邊降邊凍,能立即黏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來越厚的堅實冰層,從而使物體負重加大,嚴重的雨凇會壓斷樹枝,破壞農作物、電線、房屋,妨礙交通。
霧凇也是一種冰雪美景。它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上不斷積聚凍結的現象。霧凇在我國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隻要霧中有過冷卻水滴就可形成。霧凇有兩種:一種是過冷卻霧滴碰到冷的地麵物體後迅速凍結成粒狀的小冰塊,叫粒狀霧凇,它的結構較為緊密;另一種是由過冷卻霧滴凝華而形成的晶狀霧凇,結構較鬆散,稍有震動就會脫落。
我國吉林的霧凇特別著名,以致號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每年都吸引幾萬中外遊客遠道來此觀賞。吉林這美麗的霧凇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來,關鍵是因為這裏存在著“嚴寒的大氣和溫暖的江水”這對互相矛盾的自然條件的緣故。吉林冬季氣候嚴寒,清晨氣溫一般都低至零下20~25℃,盡管鬆花江麵上結了1米厚的堅冰,而從鬆花江大壩底部豐滿水電站水閘放出來的水卻在零上4℃。這25~30℃的溫差使得湖水剛一出閘,就如開鍋般地騰起濃霧。數十裏雲霧長龍隨鬆花江水源源流過吉林市區,十分壯觀。這就是美麗的吉林霧凇得天獨厚的原料來源。它使得江畔長堤上的大柳樹成了“白發三千丈”的雪柳,蒼鬆則成了“玉菊怒放”的雪鬆。這種得天獨厚條件形成的霧凇既奇厚又結構疏鬆,因而顯得特別輕柔豐盈、婀娜多姿、美麗絕倫。在全中國,以至更大範圍內,哪裏能再找到這樣的條件呢?一般低溫地區不可能有不凍的江水,而江水不凍的地區又絕不可能有如此低溫的大氣環境。可見,在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中,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和長江三峽都是“天生麗質”,而獨吉林霧凇是“人間仙境”,即豐滿水電站建成發電後才有的。